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微观邵武> > 正文

回家乡来 助乡村兴 | 大埠岗镇:五位返乡青年从“情怀落地”到“营收飘红”的乡村创业路

2025-07-17 08:29:33 来源:   责任编辑:   


【编者按】

为吸引更多在外工作的邵武籍青年返乡创业,邵武市融媒体中心特开设“回家乡来、助乡村兴”专栏,旨在通过宣传邵武籍青年返乡创业的典型故事,唤起更多邵武籍青年的家乡情怀,投身家乡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生鲜活力,营造浓厚氛围。

今日推出“回家乡来 助乡村兴”专栏系列报道之二

大埠岗镇:五位返乡青年

从“情怀落地”到“营收飘红”的乡村创业路

在大埠岗镇,有这样五位年轻人——徐文富、周子杭、林红丽、林子恒、陈森。他们曾在外打拼,却因一份乡愁和乡村振兴的召唤,毅然回到家乡,用智慧和汗水“盘活”了六个特色项目,不仅让乡村业态焕发新生,更闯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扎根乡村的创业初心

回到家乡,光有热情远远不够。五位年轻人深知,创业不是简单的“情怀变现”,而是需要实打实的运营能力和市场洞察。他们从零开始,改造老屋、研究市场、摸索经营模式,把最初的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徐文富的“归栖”民宿,不再只是提供住宿,而是通过动态定价和在地体验,让游客既能享受乡村的宁静,又能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周子杭的“大埠坊”茶楼奶茶店,白天是游客歇脚的好去处,晚上变身“围炉煮茶”的社交空间,一杯茶、一段时光,成了连接城乡的纽带。  

林红丽的“童锦绣馆”让传统刺绣焕发新活力,汉服租赁、刺绣体验课、亲子活动,既传承了文化,又带来了收益。林子恒的“一分钱读书社”不再只是免费阅读的空间,而是通过精品读书会、文化沙龙和灵活的空间租赁,让知识变现,也让乡村多了一处精神栖息地。 

陈森的“粮仓酒馆”则成了大埠岗夜生活的“地标”,民谣之夜、老歌派对,让乡村的夜晚不再沉寂。而“春社食光”更是巧妙地将邵武春社节的包糍文化融入日常经营,不仅节庆期间火爆,平时也成了游客必尝的特色小吃。  

抱团取暖的乡村创业智慧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五位年轻人深谙“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道理。他们联合推出“大埠岗深度体验”套票,将民宿、茶楼、刺绣、读书社、酒馆和美食打包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停留消费。他们还共用本地采购渠道,降低成本,共享宣传资源,扩大影响力。  

这种“协同作战”的模式,不仅让每个项目都能稳定创收,更让大埠岗镇的乡村业态形成了良性循环,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返乡创业的队伍。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从“情怀落地”到“营收飘红”,徐文富、周子杭、林红丽、林子恒、陈森用他们的故事证明,返乡创业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更能为乡村注入活力。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吃苦耐劳的韧劲,更离不开对乡村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营。

如今,大埠岗镇的这六个项目,已成为邵武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他们的经历,正激励着更多邵武籍青年回乡创业,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兰亭宣 徐文富
编辑:谭一璇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分享到:
微观邵武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