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我和邵武共成长”——中山路的记忆

2019-08-28 10:47:05 来源:   责任编辑:   

□张著偶


俗话说:“铜延平,铁邵武”。尽管延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牢不可破,但是,远不如固若金汤的邵武城。当时邵武是府,建成墙的规格也更高。因此,邵武的城墙建得又高又宽,墙体里外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砌成的,城墙有曲折变化,北面紧靠富屯溪。在古代用刀枪怎能攻破这样牢固的城池呢!所以说铁邵武是形容的恰如其分。

当时城墙范围很大,官府、百姓都在城内。后来商业不断发展,由于当时没有汽车、火车,主要靠小木船,上溯光泽,下往南平、福州。船要靠岸,不能靠墙,城外以东有一块很长的地方,它的北面许多码头就应运而生了。邵武的大米、纸张、毛竹、笋干、木头等土地特产,源源不断运往南平、福州等地;而百货、布匹、海产品、桂圆、荔枝等,不断运来邵武,都得靠船来往运输,都在城外这块地方买卖交换,自由市场发达。城里的百姓必然来城外购买物品,甚至不少居民移居城外做生意。这样,东门外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热闹,各种百货店、布店、海货店、米店、杂货店、馆店、汤点、旅社等,应有尽有。随着商业不断发展,这条街也不断延伸,伸到吊桥以下,逐步形成一条很长的街市,国民政府便命为中山路。

解放前,我父亲来城里经商,我也跟随来城里读书。来城的第二天,我上街玩,走远了就不懂回家,边哭边找,心里很急,越急越找不到。怎么办呢?我凭着记忆,好像是从一家海货店进去,冷静地回忆,小心地找,终于找到了。回到家里,父亲见我哭过,问其原由,我只好如是地告诉他,他笑我没用。

有一次,我上午放学回家时,恰巧碰到家乡几位妇女,她们也是头一次逛新城,是从上河街走到中山路的,这是最热闹的一段。她们看呆了,怎么这么热闹呀?是不是遇到赶圩呀?因为在乡下,要买卖物品,就是一大早,去大一点的乡村赶圩的。由于是家乡人,就热情地给她们解释,这段街每天都是这样热门的,上午下午都一样热闹,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晚上还更热闹呢!因为人们白天忙工作,晚上才有空上街采购,或者品尝点心,所以又形成热闹的夜市,不像乡下只赶上午半天的圩。

整个东门外,尽是商店,人流量很大。支撑繁华热闹的是许多码头和码头工人。那些码头是伸到河里的,略高出水面,小木船能停靠码头,码头工人上船卸货,往往扛着七八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货物,驮上大街,驮到商店里才卸下来。码头工人也有行规,货物只能由码头工人来搬运。有一天晚上,船才到,店家偷偷地组织店上几个人去卸货、驮货。便被码头工人碰到,双方打起来。码头工人很团结,叫来很多码头工人。结果商家只好认输、认错,又道歉,又赔钱。

中山路最繁荣时期,还是抗日期间。因为“一滩高一丈,邵武在天上”,日本鬼子也望而生畏。当年,日本来攻打浦城时,浦城人民万众一心,齐心抗日,家家户户有力出力,没力出钱。浦城人民抗日最先进的武器,就是石头。他们先占领隘口,这种隘口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准备许许多多的大小石头,又派人蹲在树上放哨。一旦发现日本鬼子来了,就通知隘口勇夫。勇夫们看见鬼子冲上来了,如果很近,就开始滚石头下坡,砸得鬼子哇哇大叫,死伤累累;如果开来坦克,就滚特大的石头,把坦克砸坏掉。尽管鬼子发动多次冲锋,都被石头砸得遍地尸体,最后以鬼子失败告终。

在“天上”的邵武,也就是这样以险据守。日本鬼子在浦城吃了大亏,接受教训,不敢轻易来侵犯邵武。所以抗日时期,福州等地,很多人跑来邵武避难,有名的协和大学、址江大学都搬来邵武。因此,邵武人口大增。至今,福州人在邵武的很多。增加了两所大学,卖书卖文具出名的永生堂就及时开张了。永生堂就在中山路中段,靠街的南边。那时永生堂的生意可红火呢,每天来买书买文具的人很多,常常挤爆了永生堂,老板赚盆满钵满。现在的永生堂却人走屋空,已破烂不堪。那时人多,吃穿住都跟着随繁荣起来。产生了最大的商家是信元、信和,主要是卖糖果之类。经常是人们排队来买,这两家成了亿万元资本家。现在信元信和的房子都被火烧掉了,成了空园子,长草长树了。

因为抗战胜利后,两所大学和其他一些部门搬走了,邵武人口也大量减少,中山路已没了昔日的热闹繁荣。邵武1956年通火车,后来八一大桥建成,也就是说交通改道了,人流逐渐移到519路,货物当然就充满519路各店面,有名的百货大楼在四角厅,邮电、新华书店、银行、服装店等,都云集519路西、中段。当你要存取钱、寄信、寄包裹、买书、买布料、买服装,都得来这段路,这段路当然繁华热闹起来了。

这样,东门外人口大量减少,当然许多店也无法开了。尤其是吊桥以下几乎没什么居民,只有少量的菜农,又因菜地也减少,地都盖了房子。所以东门外越来越衰落,变成现在的模样……

我是东关人,我的小房子也建在东关,尽管我已八十多岁,当然希望中山路早日实现改造,早日看到中山路重振雄风!

(作者系我市退休教师)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