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我和邵武共成长”征稿——与“地主命运”抗争到底

2019-07-01 15:50:59 来源:   责任编辑:   

□傅劭生


我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地主家庭,13岁时因父早逝,与母相依为命。1951年正月土改时,家庭成份评为“地主”。母亲无力供我续读,读到初二辍学回家。可我年幼不会种田,在家碌碌无为,总想走出家门找工作。

1952年10月我19岁,投考了“建阳小学师资短期训练班”,学习六个月即分配工作。殊知,只学习四个半月,上级通知:动员全班200余名学员回家“生产待命”。理由是暂不推行“五年一贯制”。如此我只得拖着沉重的双脚回家。

“生产待命”待到1953年秋,邵武粮食局招收临时干部,我凭“生产待命”证明优先录用,分配到大埠岗粮站工作。其间,经亲友介绍与大埠岗李翠华订了婚。可半年合同期满因“地主”成份被遣散回家。后来经妻子的舅舅黄炳厚在人事局工作,经他介绍到县供销社,即于1954年3月由县社分配到谢坊基层社,半年转正。如此总算安定下来,一直干到1957年12月因搞“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未能幸免,又因成份问题被清退回家。这笫三次一落农村就是23年之久。

1958年8月县政府黄贤武同志下派到桂林公社下岚大队任书记。他看到下岚少年儿童多,可没有学校,就决定在下岚办一所“民办小学”。让我任“民小教员,”年工资2400个工分,参加队里分红。教了十年民办,又适逢“文革”,于1969年5月被红卫兵造反赶“地主”回家。

找工作屡屡受挫,只怪命苦。之后,在生产队劳动,熬过了艰难的十年。1981年11月,我接到县委落实政策“通知书”,那年我已47岁,分配到桂林供销社工作。1994年,我光荣退休。

退休后,我与事业有成的两个儿子住进了邵武城内,享受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可我在家无所事事,无聊至极。心想,为人总要有追求和梦想才是。于是萌发了学习“写作”。老伴也鼓励我说:“你当过秘书,学习写作肯定能行。”我便从1998年11月初开始学写小文章并投稿。在12月19日“邵武报”上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党给了我第二人生”。我兴奋不已。从此引起我写作兴趣。以后每年陆续向邵武报、闽北日报、幸福邵武等报刊投稿,发表小文章。二十年来,投稿散文120多篇,已发表过的小文章至目前为止有89篇,且在2007、2008连续两年获得“那年那人那事”、“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比赛优秀奖。这也算是我毕生的文学成果吧。

此前,在政协文史资料笫25辑选登散文七篇,29辑选登三篇。“幸福邵武”分别在14期18期29期各刊登散文一篇。还有“闽北民俗”、(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发表小作。“邵武文艺”、“武夷”等刊物均有发表小文章。

2011年5月,我还出版了第一本书“三十年风雨路”。印刷100本,花费2000元,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2015年3月,经好友黄文生介绍,我加入了“邵武诗词楹联学会”,学习写诗。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锻炼,也写出了不少诗歌,水平虽然一般,我也将其编辑成书,于2016年6月出版笫二本书,“桑榆未晚情.散文诗歌集”。印刷200本,花4000元,也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及相关单位。

有人笑我说:“你免费送书很傻......”而我觉得,书作为礼物送给人,并不失风雅,拿到书的人,阅后多少有点启迪、教育、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于是,我又继续一边写作一边投稿,并于2018年7月出版笫三本书“醉美俏夕阳.散文诗词集”。印刷200本,花4000元,仍然免费赠阅给亲朋好友及相关单位,继续为社会作贡献。三本书发出后,得到大家好评。

我从65岁开始学写作,我深知自己既无文凭又无学历,只是初二文化,远不能与大学生、文人相比,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刻苦学习,总会成功的。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的是伟大的共产党,给我落实政策,让我有发挥潜能的空间。第二要感谢编辑老师,他们经常鼓励我,要多看多写,并告诉我要改用电脑发文稿更方便。第三要谢我二位女婿,他们都是文化人,起初写作时,也得到他俩的指点。

今年虽已八十有七,我还要发挥余热,笔耕不辍。人生在世几十年,我前半生历经坎坷,后半生托共产党的福,得以伸张,过得幸福。儿女们在改革开放感召下,发展很好,事业有成,均在邵武买房兴家,日子过得很红火。

(作者系我市退休干部)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