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我和邵武共成长”征稿——一路走来一路吃

2019-08-01 16:54:17 来源:   责任编辑:   

□陈小玲


民以食为天。从小到大,吃的记忆每天都深入到我的灵魂!

七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后离开父母回到乡村跟爷爷一起生活,年少的我,最经常吃到的是蔬菜,偶尔有点蛋,爷爷总是拿到集市上卖,换回食盐肥皂等日常用品。爷爷疼我,每次赶完集都要买两块豆腐给我吃,看着我大口大口吃得香,爷爷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说:“爷爷,你也吃。”爷爷说:“你多吃点,你要长个子嘞。”爷爷奶奶都舍不得吃。那时油少的可怜,奶奶隔一段时间就会说:“今天开始要吃赤锅了。”赤锅是方言,意思就是没有油,直接把菜下锅炒了。有的季节青黄不接没有菜,奶奶说:“今天吃白饭。”熬一锅米汤加点盐撒一点韭菜叶,全家人哧溜哧溜就着饭下了肚。难得烤一锅小地瓜,就是无上美味,勾起一阵阵馋虫。 

印象里记得一次,奶奶从集市上回来,有人送了她两根弯弯的黄黄的东西,奶奶从来没见过,诧异地说:“怎么会有黄色的茄子?这怎么吃?”我们也莫名其妙的看着这奇怪的东西,堂弟从城里回来倒是认得,他说:“这是香蕉。”熟练的把皮剥了。奶奶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一支。 

没有零食,又少油水,弟弟妹妹们常如猛虎下山,每到半上午的时候,总要到饭甑里盛一碗白米饭,没有菜,偶尔倒一点酱油大口大口的吃着。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听到远远地马路上叫“馍馍、包子咯!馍馍、包子咯!”大家手上都没有钱,偷偷盛一罐白白的大米换两个或三个馍馍,小口小口的吃了,然后摸摸肚皮,仿佛幸福有了答案。这样的以米换馍,是要瞒着大人的,米缸里的米少的太快容易被发现,要是多换两次,是要挨骂或挨打的。 

九岁那年,父亲把我接回城里。父亲值班的时候,放学了我就在电厂大食堂吃饭,久违的肉肉,久违的鱼,久违的蛋蛋,让我的胃找到天堂,幸福像青椒小炒肉一样滋味绵长。食堂里的饭装在蒸盘里,被划成成一块一块的,每块四两,我一般都是选择四两饭,加上两三个菜,吃的香喷喷的。父亲的同事马阿姨总是笑眯眯的说:“小丫头,胃口这么好,跟你爹吃得一样多。”我呵呵一笑,继续低下头享受我的美食。离家不远有个小食堂,不供应菜品,是家属蒸饭打开水的地方,早晨会供应馒头花卷包子,我最喜欢吃花卷啦,有点咸,特别香,馒头花卷个头大,吃一个管饱。

十六岁那年,我坐进卫校的课堂上,学习营养学,学会荤素搭配、米面搭配、粗细搭配,学会平衡膳食,海边城市特有的海鱼,和每天饭后一个又大又香的馒头,把我们养的肥头大耳,像一个个发酵的馒头,大家自嘲说“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白白胖胖”。二十岁以后的我,把所学习的本领运用到工作中,为孩子们营养配餐。每一天的餐点搭配经过营养计算,科学营养的平衡膳食,满足孩子们生长发育的需要。点心不重复,有五谷豆浆、营养八宝粥、红豆西米露、清凉绿豆汤、美味肉糕等等;午餐一周不重复,有西班牙海鲜饭、扬州炒饭、鲜味面、海鲜粥配春卷等等,菜品更丰盛了,香蒸马鲛鱼、红烧薯番鸭、香葱大排骨,西红柿炒蛋等等不一而足,品种繁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适宜。经常听到孩子们跟爸爸妈妈说:“幼儿园的饭菜真好吃。”有的家长由衷地说:“幼儿园的一餐两点,花样多味道好,比家里更用心更营养,解除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了。” 

如今,城市的农贸市场、超市、网络集市,供应着各种食物,肉类、禽类、海鲜类等食品,琳琅满目摆满货架,让人挑花了眼。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现在每天做饭,考虑的是如何营养搭配,蛋白质、维生素怎么平衡。粗粮、蔬菜已成了人们的最爱,低盐、少油,也成了常态。玉米糊糊、小米粥、南瓜粥、红薯粥等,总在我的食谱里亮相。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美食文化节的盛况,看着镜头里的红男绿女正在各色美食之前大快朵颐,真是盛世欢畅,养眼的很。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美食文化,这使饮食问题带有社会性和艺术性,而不再仅仅是一项形而下的生理活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吃穿住行,哪一个不是发生巨变了呢?感谢亲爱的祖国日趋繁荣昌盛安定和平,让温饱走进每一个庭院,让美食有了温暖的呈现。

(作者供职于市托幼中心)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