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一中建校百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各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值此建校120周年之际,精英学子分享成长路上的故事,为后辈学子点亮前行之光。 付贤智:光催化领域的先导者 付贤智,1957年7月出生于福建邵武市。1969年至1974年在邵武一中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1978年9月,付贤智以物理98分、化学100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在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留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5月,他应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邀请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启了光催化创新研究之路。 1997年,北京大学和福州大学同时邀请他回国执教。他谢绝了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挽留,放弃了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从教的机会,以“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来到福州大学工作。 回国后,付贤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光催化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光催化研究所快速发展成为了目前我国乃至是全世界光催化领域最大的科研团队之一,拥有核生化灾害防护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他和研究团队将光催化技术运用到空气净化、废水治理、建筑材料、电力输运等领域中,研发的多项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2项国家科技奖。 2009年,付贤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光催化领域的首位院士。2010年,付贤智担任福州大学校长后,他以坚定的信仰、渊博的学识和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福大人”。从昔日的闽北山村青年、北大本硕博学子、美国知名大学博士后,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每个角色都留下了他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的印记。 付贤智始终牵挂家乡的发展,默默支持家乡的建设,促成了邵武市人民政府与福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飞地科技园、邵武氟新材料研究院等共建协议,并多次邀请院士专家赴邵武金塘工业园区指导氟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多项院士专家技术在邵武落地转化。他在曾经工作过的大竹中学设立奖教学金,并推动成立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武分中心、福州大学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邵武工作站等。福州大学以科技力量、学术优势推动邵武产业升级、平台创新,双方共同发力,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作者:王晓云 雷雨晨 编辑:谭一璇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