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微观邵武> > 正文

邵武:科特派+法特派 引领制种新“稻”路

2025-07-16 09:05:51 来源:   责任编辑:   

本网讯  初夏时节,正是水稻制种的季节,田间地头都是忙碌的农人。肖家坊镇制种大户巫自伟说:“我今年制种300亩,带动村民种植2000亩。”

农业强则国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种业安全是中国农人的毕生追求。肖家坊镇的制种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一辈的农民不仅自己摸索制种技术,还去到海南、建宁等地进行学习,将制种技术不断更新并代代相传。

肖家坊村镇党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种业安全的重要性,2016年起就大力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刚开始推广时,村民认为制种步骤繁杂需要大量的人工,存在风险,大家都在观望。

“我之前在泉州做了10年生意,在好兄弟的强烈建议下,2021年回到坊前村开始从事制种。”巫自伟说,“刚开始的时候很迷茫,什么时候扬花,什么时候除杂,啥都不懂,多亏了科特派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现在我也算半个师傅,前前后后带了几十个学生呢!”

随着越来越多人从事制种行业,肖家坊镇的制种大户们牵头成立了5个农民制种合作社。在保证产值、收购渠道的同时,还有种业公司驻点收购,越来越多人开始跟着种。

大家都说,销路解决了,我们种起来更安心啦!

从业人员多,种植面积广,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也涌现出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群众的诉求,肖家坊镇党委、政府及时与南平市农业农村局、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对接,种子站的科特派定期到田间地头与制种户面对面交流,现场“把脉”精准开方。

“去年省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现场会就是在我们村开的,机械化种地真是太酷了。”肖家坊镇坊前村制种户吴贤清自豪地说,“我今年也尝试了机械化制种,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啦!”

从鲜有人种到人人抢种,有口皆碑之下农户都成了“推广员”,水稻制种行业越来越红火。截止2024年,已有亚丰、安徽荃银、隆平种业、惠民农业科技等十余家种业公司在肖家坊镇驻点收购,年收购量超500万斤。

“虽然现在越来越有规模,但是在卖种子上也确实是吃过不懂法的亏。”巫自伟说,“由于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导致不少制种户收益受损失,部分还产生纠纷。所以法律服务必不可少。”

得知这情况后,肖家坊镇党委、政府与邵武市人民法院积极对接,法律特派员成了村民的救星。

“我们要高度重视法律风险防范,签订合同一定要注意约定清楚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在吃茶话事点、制种的田间地头,法院平安指导员、法律特派员“闻声、问诊、解困”,针对制种行业从业者急需的法律知识,一一解答。

农户们听完普法讲座之后,频频点头表示,有了法特派,对扩大制种规模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定期会到田间或者‘吃茶话事’点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普及,能用专业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作为法律从业人员的荣幸。”肖家坊镇平安指导员邓林泉说。

如今,在邵武市委、政府的正确引领和精心培育下,在科技和法律的共同护航下,肖家坊镇水稻制种面积连年提升,成为邵武市水稻制种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水稻制种已然成为肖家坊镇的一张绿色名片。1月3日,肖家坊镇杂交水稻制种协会成立,吸纳本地会员53名,会员制种面积超2万亩。

肖家坊镇党委书记叶伟东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运用‘五合一’产业振兴全链条模式,进一步培育壮大烟、稻、种、茶、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存量资源转化为优质增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邵武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创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走出一条“政府牵头、科技领航、法律护航、示范带动”的立体化“大农业”的新路子。

作者:肖琳

编辑:江桂煜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分享到:
微观邵武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