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点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邵武城市人口和新建小区激增,部分区域却无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及其它设施,造成周边居民买菜成为难题。
邵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从群众所需所盼出发,变堵为疏,按照“服务民生、因地制宜、规范管理、文明有序”的原则,在城区设置便民疏导点,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到疏导点集中规范经营。让疏导点既满足民生需求,又满足整洁有序的城市市容环境管理需要。截至目前,我市已设立了“爱心摊”“鞋垫摊”“擦鞋摊”“缝补摊”“福山夜市”和“二手车市场”等疏导平台90余处。
目前,太极广场区域周边新增了凯旋公馆、富贵名门、凯旋壹号院等二十余个新建小区,总面积约为三万余平方公里,共有商品房约9600套,目前已入住约6700户,常驻人口约2.5万人。然而,如此庞大的小区群周边却无配套建设农贸市场及其他设施,周边数万名的居民买菜成为难题,流动摊点问题尤为突出。邵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深入调研,认真研判,在太极公园旁武阳路路口处设置了一处“夜市临时疏导点”,划定经营类别、经营位置、经营时间等,并每日安排2名执法队员管理。执法人员向摊点经营者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要求切实做到“净地收摊”,维护疏导点及周边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同时,为妥善解决买菜难问题,大队推广城南太极公园夜市临时疏导点的成功经验,在嘉园名城、城丰等适合的场地设置固定时段集中性的“露天市场”。
水北街道机坪路与古玩街因靠近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周边摊贩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现象屡见不鲜。为此,邵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会同保利市场、飞机坪社区等部门,结合自产自销户特点,通过宣传引导、联合劝导等举措,成功将20余户菜农引入保利市场自产自销疏导点摊位进行规范经营,市场周边市容环境有了较大提升。
瓜果大量上市季节,为有效解决农户自产瓜果销售难问题,邵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根据其需求,在不影响正常交通出行又便于销售的情况下,现场踏勘,确定瓜果疏导点地址,同时安排执法人员加强对疏导点的巡查频次,强化监督,对随意占道摆放的行为及时纠正,引导瓜农果农规范经营,自觉维护市容秩序。目前已在市区设置60余处瓜果自产自销点。
凌晨两点,在路人鲜少的街头,一群穿着藏青色制服的“夜行者”出现在各个路口,引导着蔬菜批发商和菜农们前往南关临时蔬菜批发市场统一摆卖。此前,每日凌晨开始,蔬菜批发商和菜农分别在道路占道经营,运送蔬菜的货车占道卸货、乱停乱靠、噪声扰民等现象严重。为扎实解决群众诉求,大队提前谋划、多方协调,在南关临时规划城区临时蔬菜批发市场,让所有蔬菜批发商、菜农集中到此区统一摆卖。夜勤中队一组人在重要路段巡查值守,劝导菜农前往临时蔬菜批发市场集中经营;另一组人在临时蔬菜批发市场引导经营户进入指定区域经营和规范停车。
春节临近,各种土鸡、土鸭等自产自销农产品竞相上市,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为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大队贯彻落实“721”工作法,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提前谋划申请,合理布局设置,采取“疏堵结合,便民利民、活跃春节气氛”的原则,在城区内设置了9处年货疏导点,为市民与农户进行年货交易提供便利。同时,为做好春节临时疏导点市容秩序保障工作,大队将“执法+服务”并重,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合理疏导引导,强化巡查管理,严防秩序混乱,严查安全隐患。
城管便民疏导工作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大队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明确片区中队工作目标和责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对疏导点进行现场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移交,责令疏导点内当事人限期内予以整改,形成闭环。坚决避免疏导点内出现私搭乱建、乱泼乱倒污水垃圾、无序经营等行为。
群众有呼声,部门有回应。城市管理不仅是“堵”,更在于“疏”。邵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将继续紧盯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提升城市管理的温度,引导符合条件的流动摊贩按照要求进入便民疏导点有序经营,真正体现公益属性和为民情怀的同时,助力地摊经济,守护好城市“烟火气”。
通泰片区:五一路城裕市场对面人行道、五一路含笑公园、月山关路口186斜坡、白渚路白水桥头
昭阳片区:城东路城丰后巷、古城路天后宫后衙街
城南片区:严羽大道帕美诺酒店周边、外环路花鸟市场对面
水北片区:嘉园名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