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2年强农惠农政策好,对我们种植双季稻的农户一亩有600多元补助,还有科技特派员全程给我们技术服务和指导,有补贴有钱挣,我们愿意发展规模种植,相比去年,今年我多种植了60亩。”近日,洪墩镇水口寨村种粮大户林文才满脸喜悦地说道。 洪墩镇自然资源禀赋,与顺昌交界,素有邵武“乌克兰”之称。近年来,围绕水稻、槟榔芋、竹荪、香菇等特色产业,洪墩镇不遗余力做深“科特派”文章,充分利用各类专家技术资源,培育主题特色鲜明的示范点,为当地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洪墩镇沙上村的科特派基地--维生种植水稻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建立,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加深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研究中心合作,使用印慈维科制剂的生物肥,既提高了功能稻的品质,又提高了产量。该村建立功能性水稻基地110亩,实验品种31个,产量可达3万公斤,年产值100多万元,主要销售于肾病和糖尿病人群。目前,液体肥研发已完成,使功能性水稻产量再次规模化,促进土地良性化。 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洪墩镇成为水稻种植大镇,水稻每年三季轮作。通过插秧机、农用飞机等现代设备技术,及将质量上等的生物肥免费提供村民使用,洪墩镇的水稻种植水平不断得升,现已落实早稻播种面积1493亩。预计今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在23000亩左右,其中早稻1493亩、中稻12100亩、双季晚稻和烟后稻7800亩。 与此同时,洪墩镇将科技特派员与乡镇特色产业相结合,打响洪墩味道,打造“洪墩五彩稻”“通判泉冷米”等品牌。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全镇1.2万亩农田实行高标准化,新建沟渠2192米、机耕路2779米,维修灌渠2287米;投资10万元的河坊村牛坑水坝已竣工验收,灌溉受益农田面积达300亩;投资3000万元的水口寨溪中小流域治理三期防洪工程预计今年5月份完成建设,届时将新建护岸5km,可护田7000余亩,保护人口4500人。 据统计,洪墩镇总共建立科特派示范基地15个、工作站8个,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3名;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8项,累计推广新技术13项,累计引进新品种22项,服务农民数超过266户,有效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科技特派员春耕备耕时期开办“田间大课堂”,现场查看农作田间长势,调查苗情及病虫害发生等情况,指导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等技术问题,助力农户科学种植水稻700多亩,槟榔芋、冬瓜、竹荪600多亩,造林885亩。2021年,5个科特派员对接上级服务产业项目发放资金50多万元。全镇8个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洪墩镇将坚持完善科特派制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结合洪墩镇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融入邵东现代特色农业组团,全力建设智慧农旅小镇,谱写稻米之乡新篇章。(邹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