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头条新闻> > 正文

邵武:一村一档亮家底 描绘振兴新图景

2021-11-01 17:04:06 来源:   责任编辑:   

本网讯“这个保鲜冷库项目一旦做好了,就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龙斗村的杨梅、萝卜等蔬菜不易储藏的难题。”10月27日,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下派第一书记游旭辉看着即将竣工的300平方的冷库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开展“一村一档”的精细调研后,在明晰“家底”的基础上,村里开始精准梳理优势资源,并转化为项目,目前还成功对接南平市航空运动协会,打造龙斗航空运动飞行营地,飞行营地将开发滑翔翼、双人动力伞、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

为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邵武市以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以“一村一档”村情调研活动作为“大抓基层”的重要抓手,推行村情县级备案管理机制,促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和基层管理信息化,聚焦村(社区)“两委”结构不明、后备干部情况掌握不细、乡贤回引培养措施不精、乡村振兴思路不清等问题,全面开展村(社区)村情调研,做到“一村一档、一镇一册、一市一卷”。

多向驱动,摸清实情。邵武市委、市政府将“一村一档”村情调研活动作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先手棋”,摸清村情、民情、选情。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档”村情调研活动,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半年经济会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作专门强调,并实行“市委常委会随机抽查”汇报制,即每次常委会随机抽查四套班子各一人对其挂点调研村(社区)的调研方式、发现问题、发展思路等进行汇报,由其余班子成员进行点评,以责任倒逼落实。二是多方协调联动。实施处级领导挂点村(社区)走访调研机制,由28位处级领导挂点全市182个村(社区),着力形成县处级领导、共建共创结对支部、乡(镇)街道分管副职、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五方协同精准调研”机制,以掌握村情概况、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村(社区)“两委”换届村情预分析等9大项34细项内容为方向,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测评表等方式,开展精准摸底调研、综合分析研判,确保换届调配使用心中有数、乡村振兴实施手中有招、纠纷矛盾化解行中有度。三是基层积极主动。19个乡(镇)街道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将“一村一档”村情调研活动当做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立即组织挂村(社区)干部下沉村(社区),以原有的农村(社区)“党建体检”调研工作台账为基础,通过与村(社区)“两委”班子、熟悉本村(社区)事务的离任班子成员、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等座谈交流,了解掌握村情民情选情等初步概况,为形成高质高量的调研报告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号准脉、下准药、治好病。

多点发力,厘清思路。邵武市充分发挥处级领导高品位、高站位、高视角的比较优势,为村(社区)厘清发展思路。一是抓好关键点。紧扣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托“一村一档”村情调研绘制“选情指数三色图”,即由处级领导带队,全面摸底排查现任“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性别比例、后备干部、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等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掌握换届选情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确保选出好干部、配强好班子。 二是培育增长点。充分发挥好“山+水+林+田+湖”的随机组合作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如水北镇大乾村可在巩固果树种植、粮食种植、林下中草药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结合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南大门,拓展森林康养、度假民宿、徒步观光等生态游项目;大竹镇大竹村可依托“数联农旅大竹”目标定位,推广运用“共耕社”葡萄产业园数字化农场管理系统,推动高端果种阳光玫瑰葡萄品牌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三是打造闪光点。水北镇龙斗村、金坑乡金坑村等56个革命老区村,充分发挥出生态景观、乡风民俗、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着力打造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陈列馆,发展红色研学旅游项目、制定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水北镇二都村、拿口镇池下村等4个少数民族村,应紧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有关政策,挖掘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功”“打蘸”等,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文化展馆,在村镇保护、文化传承、产业支撑上做文章,着力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镇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助力产业发展。

拿口镇庄上村驻村第一书记郑辉霖说:“在‘一村一档’工作中,庄上村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党员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发展定位和着力点,打响“一村一品”(肉牛)示范村品牌,配合推进“肉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落地见效。2022年项目建成后,计划新增肉牛存栏量1500头,庄上村按投资比例享受45%收益,预计新增村财收入近40万元/年。与此同时,高端引才借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在顺鑫鑫源公司创建一家省级“科技小院”、一家省级学会创新服务站,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庄上村农户就业增收。”

多元支撑,扫清障碍。实时导入党建资源、资金资源、政策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为村(社区)发展稳定“拔钉清障”。一是坚持靶向帮扶。将“一村一档”村情调研作为了解村(社区)发展瓶颈、换届选举问题、主要矛盾纠纷等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选情研判和重难点村整顿工作。如,挂点领导通过召集有关部门分析政策导向,协调解决村级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57项;及时“把脉问诊”21个换届重难点村,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案”,现已完成整治17个;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下派第一书记41名。二是突出政治帮扶。将“一村一档”村情调研纳入政治帮扶重要内容,围绕村情调研报告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可能影响村(社区)“两委”换届的问题等梳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健全完善处级领导挂点帮扶、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协作单位联席会议、支部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帮扶等5项协调帮扶机制,以政治建设营造和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强化督导帮扶。充分发挥督查督办的“利剑”作用,将初步梳理出的163项问题分解至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统筹纳入各部门项目策划“盘子”,并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大督查办联合实行“一周一跟踪督办、一月一联合会商”,扎实推进“一村一档”村情调研落细落地落实,确保群众急难愁盼、村社主要矛盾纠纷、组织换届选举等问题项项有推进、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此次“一村一档”工作中,和平镇整合多方力量,以“快”字为先,摸清“家底”,以“一户一档”做身份,“一家一户”做摸排为思路,迅速组织福建古建筑专家团队及镇村干部80余人,对全镇50年以上建筑、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鉴定,确保对古镇区建筑“家底”底数清,情况明。据摸底核查,和平镇核心区共计建筑物440余栋,50年以上的老建筑近200栋,并对摸底排查结果进行“一户一档”登记造册,让每一处文物、每一栋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为因地制宜着手新一轮的规划论证、修编工作,配套出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真正做好保护开发利用,全力守护“高颜值”的古镇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方协同明家底,一村一档促振兴。邵武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一村一档”,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依托“三组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据了解,目前已完成全市村(社区)“一村一档”村情调研报告182篇,圆满完成了村级(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精准梳理了全市优势资源,找准了发展定位,做到资产资金资源盘活,创新探索出“高价值”的融合发展转换路径,加快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休闲产业等农业全域振兴,再造乡村振兴新样板。(陈春花 刘建飞)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