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善撒人间铸大爱——追记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者危春琴

2020-05-21 11:38:52 来源:   责任编辑:   


 

危春琴


  创办养老机构,服务老年人;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帮助他们找到人生伴侣……她始终将助人为乐作为人生信条,用自己的点滴善举铸就了人世间的朴实大爱,她就是国家老龄委“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及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危春琴。

  危春琴,1935年7月出生于邵武高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8年3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退休,2012年3月逝世。如今,在邵武谈起危春琴这个人,年过半百的市民会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称赞她做了许多好事、帮过不少人。

  人间“难事”善来解

  “春琴妹子你可要帮帮我,我已经走投无路了……”1981年春节后的一天早上,一位七旬大娘“扑通”一声跪在危春琴面前,向她诉说自己又被没良心的儿子、儿媳赶出家门的心酸事。

  原来,这位大娘姓王,因儿子、儿媳不孝,经常被赶出家门。危春琴虽然已帮忙调解了好几次,但事后儿子、儿媳又开始虐待欺凌老人。“您先到我家住几天,我再去找您的儿子、儿媳妇讲一讲。”危春琴赶忙扶起王大娘,好言宽慰她。

  早年在基层担任妇女主任时,危春琴常常遇到这类家庭纠纷,而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她总是苦口婆心耐心劝说,化干戈为玉帛。但这次,她遇到了一例“顽症”。经过多次调解无效,危春琴只好拿起法律的武器,带着王大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危春琴兴奋地叫喊着直奔家里,迫不及待地将法院的判决结果告诉王大娘,“你每月有6元的生活费了。”原来,法院依照有关法律判决王大娘的儿子每月向母亲支付6元的生活费用。王大娘得知后万分感激,逢人便夸危春琴,这之后,她便一直住在危春琴家,直至去世。老人逝世后,危春琴还为其操办了丧事。

  由于长期在基层从事妇女工作,危春琴十分善于与人沟通,调进城后,她在工作之余又有了新的助人乐事。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一大批插队知青返城成了企事业单位的新员工。在返城知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龄青年,结婚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帮助解决大龄青年的结婚问题,八十年代中期,工会曾成立了“红娘会”,一位负责此事的女干部听说危春琴热心公益,也有一套促成年轻人喜结良缘的方法,就找到她恳请她加入“红娘会”。危春琴欣然接受了工会的邀请,从此便多了一个“媒婆”的称呼。

  自从危春琴兼任了“媒婆”,她家便成了一些青年男女交友的“茶馆”。此项公益虽然费时费力,但危春琴却做得乐此不疲。

  曾在邵武“一丝”工作的小丁是上海人,父母双亡,在邵武举目无亲。对小丁来说,找对象是一道难题,于是他慕名找到了危春琴。得知他的情况后,危春琴像母亲一样关心他。为了寻找合适的人选,危春琴四处打听。由于各种原因,危春琴为小丁介绍的五六个女青年都未谈成功。小丁有些气馁,危春琴却坚持不懈,逢人必问,一年多后终于为小丁找到了如意的对象。小丁成亲后不久举家迁回上海,临走时他动情地对危春琴说:“您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每当看到一对青年男女牵手成功,收获甜蜜的幸福,以及青年父母的那种感激之情,危春琴也能从中体会到自己辛勤付出的那一份价值所在,感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几年功夫下来,经她牵线搭桥喜结良缘的男女就有100多对,她也因此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优秀红娘奖”。

  除了当“红娘”外,危春琴还热心帮助别人排忧解难,只要她能帮得上忙的,她都会尽力去做。九十年代中期,邵武四中有位叶老师,母亲瘫痪在床,雇不到保姆,影响了他的正常教学工作。经热心人介绍,叶老师找到了危春琴,恳求她帮忙介绍个合适的保姆。危春琴爽快地答应了,一周后从她曾经工作过的乡村为叶老师找到了一个心地善良、勤劳、能吃苦的保姆,解决了叶老师的后顾之忧。像这样热心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好事,危春琴从来没有当作是一种负担,她从帮助别人中获得了快乐。

  家庭“驿站”释大爱

  解放后,危春琴在邵南片农村基层工作生活了三十年,结识了不少农村群众,这些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字不识一个。那时,农村交通闭塞,农民收入微薄,进城看病办事在城里投宿旅社不仅手续繁琐而且需要现金,大多数农民进城习惯投亲寻友求个方便。面对进城看病办事来找她帮忙的农村群众,危春琴来者不拒,主动热心打招呼,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女儿杨善荣回忆,当时家里每人每月只有24斤大米的粮食供应,乡下人来城里看病找母亲帮忙带路,母亲不仅热心带路找医生,还常带他们回家吃饭。到了月底那几天,自己家里常常“闹粮荒”,喝稀饭汤,一家人跟着忍饥挨饿。有时,家人不解地问母亲,你的客人怎么特别多?母亲总是心平气和地解释道,乡下人没文化,也没有什么钱,进城有难处来找熟悉人,我们要尽量帮帮他们。

  之后,危春琴热心助人的消息在乡村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越来越大,到后来不太熟的人遇到困难也都来找危春琴帮忙。需要帮忙找医生看病的乡下人越来越多,为了得到医生的理解支持,危春琴常常把他们说成是自己的亲戚。时间久了,医生也知道这其中的“秘密”,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敬重支持她。考虑到乡下人需要赶时间坐班车回去,医生常为危春琴介绍来看病的乡下人“开绿灯”,提前为其诊治。

  八十年代初,肖家坊村一位姓官的年轻人得了急性肝炎到城里求医。这位年轻人的自家亲戚怕被传染不愿让他投宿,无奈之下他只好寻求危春琴的帮助。危春琴二话没说,带他去找医生治疗。这位年轻人在县医院住院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危春琴坚持为他送饭。她担心家人责怪,就向家人解释道,像这样的病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做好碗筷消毒分类存放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帮助这样的病人虽然麻烦些,但对病人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支持和安慰。

  创办“安庭”乐老人

  退休后,危春琴一直琢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不愿和子女在一起生活?虽然国家有《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但在基层实施过程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协调解决,如在生活饮食起居、购物消费、兴趣爱好等方面,一些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尽相同,在家庭容易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特别是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更容易与子女产生思想上的分歧。因此,闲下来后,危春琴把时间精力投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中。经走访了解,危春琴发现,在她的朋友圈里有许多老年人收入微薄,无处安居,可又住不上养老院,渴望有一处遮风避雨的地方安度晚年。

  于是,危春琴有了办一所公益性民间养老机构的想法,决心要为老年人办点实事好事。她找到几位朋友交换意见,并由她牵头召集了几位热心人一起向市老龄委领导汇报了她的想法。得到市老龄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之后,她们在城区走访寻找比较合适养老的场所。经过初步考察讨论,她们选择了当时驻邵部队医院闲置的一处庭院。这个位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地带的庭院,有单人宿舍、厨房、卫生间共100多间,以及娱乐室、操坪,附近还有公立医院,是老年人居住养老、交友健身的理想场所。危春琴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并按照当时的政策,以最优惠的市价进行租赁。

  紧接着危春琴开始筹备资金,招兵买马,创建了邵武首家公益性民间养老机构——“老人安庭院”。“老人安庭院”的创办为一些老年人提供了安度晚年的理想场所,首批即有80多位老年人入住。

  安庭院是社会民间力量创办的,不收费很难维持,那么困难老人如何安心入住呢?危春琴的原则是要收费,但不是以钱为本,而是以人为本,以爱心孝心为前提,收取少量的房租水电费,每月不超过30元。而安庭院运营的公共开支则是靠危春琴四处“化缘”来贴补。在协调募捐过程中,危春琴也常常遇到“闭门羹”,但她从不气馁,持续努力,有些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被她的热心诚意所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安庭院捐款献爱心。有了社会爱心捐助,安庭院的公共开支相对宽松,危春琴四处奔走协调却不花一分募捐款,还常常自掏腰包为安庭院添物。有一位林姓老人,时年六十五岁,家中经济困难,并患有中风失语和褥疮,危春琴义务帮忙照料了好几个月,虽然老人口不能言,但表情却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危春琴的努力下,安庭院环境洁净清新、生活井然有序。安庭院的宜居环境与优质服务一度名扬铁城,虽然停办了十多年,现如今仍有人对此赞赏有加。危春琴也因此获评国家老龄委“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光荣地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大会。

  危春琴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平凡善举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一生的善德铸就了人世间的大爱大美。(黄自棋)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