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我和邵武共成长”——军民鱼水情三个新闻故事

2019-09-19 10:20:51 来源:   责任编辑:   

□张著偶


我年轻的时候,在教书之余,还特别喜欢采写新闻报道,写了不少新闻故事。现在把老底翻开来看,有三个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故事特别温馨感人,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洪水中救人

1967年5月29日早晨,飘泼大雨下个不停,河水猛涨。邵武铁罗大队青年社员杨木荣来到菜地,看见河边三捆毛竹就要被水冲走了,赶快跑去把毛竹一捆一捆拖到河边的墙坝上。这时,雨更大了,河水涨得更高了,他拖到第三捆时,洪水已淹没了墙坝,回头没有路,人被困在水里。不一会儿,洪水就淹到了他的胸部,他大喊起来。张文华等三个社员闻声跑来抢救,可是水流非常急,无法把人救回来。这时,洪水还在猛涨。

千钧一发之际,驻军班长陈炳秋闻讯跑来抢救。他不顾水急浪大,找来一块桥板抱着游过去。不料,一个大浪劈头盖过来,桥板和人都淹没了。陈炳秋好容易才游到墙坝,把杨木荣接上桥板,朝岸边边游边推桥板。突然,洪水夹着一大堆木柴杂物向他们冲来,说时迟,那时快,陈炳秋把桥板用力一转,身子一闪,避开了急流中的杂物,岸上的群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在陈炳秋的奋力抢救下,杨木荣获救,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敲锣打鼓送表扬信。杨木荣激动地说:“千好万好不如解放军好!今后,我一定要像解放军那样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铁罗修水坝

1967年5月29日,铁罗大队王岭头生产队下了一天的倾盆大雨,几十年未有的洪水泛滥了,一座能灌溉百余亩田地的水坝被毁。天一睛,田就干了,再过几天禾苗就要开始枯黄了。

王岭头只有十户人家,要马上修起二米多高的水坝是很难的,各兄弟队准备支援,但技术力量不足。正在这节骨眼上,附近驻军知道了,主动前来支援。

6月3日一大清早,八名解放军同志满腔热情来到王岭头。群众个个送水端茶,人人热情问候。解放军同志片刻也不休息,立即奔向工地勘察。当时修坝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木头,花工少,成本低,但是不牢固,水量流失多;另一种是用石头,花工多,成本高,但是牢固,水量流失少。为群众的长远利益着想,解放军决定建石坝。他们提出行动口号:“突出政治,征服河水,快中救好,保证质量。”每天起早摸黑,连中午也不停手。社员们劝他们休息,他们说:“少休息一分钟,水稻就早灌溉一分钟,秋收就多一份粮。”有一天,雷雨交加,河水猛涨,解放军还是坚持施工,每个人浑身都湿透了。

经过军民半个月的奋战,一座二米余高、近三米宽的水坝建成了,河水驯服地沿着渠道流进稻田,久旱的禾苗由黄转青,碧绿一片。

桂林救婴儿

在桂林公社,传颂着人民解放军抢救婴儿的动人故事。

1977年10月11日早上,横坑大队社员黄瑞鉴的孩子突然发病,病情十分险恶。当时,孩子仅6个月大,不巧的是黄瑞鉴的爱人前一天刚做了结扎,行动不便,怎么办呢?

正在该大队帮助搞计划生育的解放军某部医院得知后,立即给病孩进行了检查。原来,这个婴儿是患了疝气钳顿、肠段阻后病,必须马上动手术。可是,就地开刀缺乏设备和外科医师,如果把婴儿送到县医院,又赶不上当天的班车。于是,他们立即向驻在本公社某部医院领导汇报,院党委马上抽出两名外科医师、一名麻醉军医组成抢救小组,于当天11时赶到桂林公社,一下车又翻山越岭走了十多里路,到了大队,他们不顾上晕车呕吐和爬山疲劳,立即投入了抢救工作。

手术过程中,病孩急需输血,军医个个争先要输血。手术紧张地进行,期间蒋斯林军医还因过度疲劳,又未吃午饭,发生低血糖反应,全身冒冷汗,双手发抖。

手术结束已经是夜幕降临,因缺少氧气和药物,他们又连夜开车到60多里外的和平卫生院购买。留守的军医则轮流值班,守护在婴儿的身旁,直到天亮婴儿脱险,才离开病孩家。在这个大队义医的军医留下,继续医治和护理,一直到婴儿痊愈,才放心回到医院。

解放军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受到山区人民的高度赞扬。

(作者系退休老师)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