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廖俊波故事——民生为大

2019-08-14 11:06:38 来源:   责任编辑:   

□ 古道  若文


在夯实政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廖俊波把精力放在了民生事业上,他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天下乡,在政和县石屯镇的石屯中学,他看到教学楼的墙上嵌着这样一块石碑——“石屯镇教育基金会出资芳名榜”。这个乡镇的民间教育基金会,激起了廖俊波为教育经费短缺成立全县教育基金的念头,在全县推广民间教育基金会。在他的倡导下,政和县、乡、村三级共成立了13个教育基金会,募集资本金超过1亿元,全部用以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学业优异的学生,以及资助家境拮据的学生。在后来的五年,政和用这笔基金共发放奖金2800万元,惠及5000多名师生。对一个当时财政收入仅1.6亿元、欠发达的县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由此,政和的教育事业大为提升。

深秋的一个晚上,廖俊波带着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悄然夜访政和一中。在学校他很仔细地翻阅了学生的作业本、老师阅读的书刊,直至学生们晚自习结束后,还与校长魏明彦聊了足足快一个小时。廖俊波把魏校长的倾诉与建议都写在了本子上,记在了心头上。回去后不久,他与县长商量决定:不仅仅靠教育基金会,县财政再困难也要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环境。

魏明彦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的冬天,遇上了多年不见的极寒天气,天气预报说第二天要下雪,政和一中有1200名住宿生,但学生宿舍仅能容纳100人,剩下的学生都零散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

“不能让孩子冻着!”廖俊波连夜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带队到学生宿舍和附近民房中,逐室逐门查访学生有没有受冻。“一定要尽快新建学生宿舍,给所有住宿生一个温暖的环境!”

探访过后,廖俊波筹措资金,新建学生宿舍。如今,政和一中1200名住宿生都搬进了崭新的学生宿舍,每个宿舍都有独立卫生间和洗衣房。

每年高三毕业班的省质检分析会,廖俊波必定是要参加的,不管多忙。这在全省、全国都是少有的事。他对政和教育的不遗余力,甚至让同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妻子都感到羡慕,为政和的教育工作者高兴。只是廖俊波自己没意识到而已。有一次,他要求爱人给政和的教育工作提点建议。林莉听了有些不无妒忌地道:“县委书记管教育上心的如此细腻,我真为政和的老师们感到高兴。但你是不是忘了,我们南平一中跟你们政和一中可是竞争对手哟?”

2013年,政和一中结束了25年来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历史。听到这个喜讯,廖俊波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溢出的泪水湿了他的双眼。是的,没有谁会深深地理解与体味出一个教师出身的县委书记对教育工作的深厚之情。

2014年,南平市第一医院在全市范围洽谈县级医院托管改革。不少县级政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廖俊波认为,市级医院接管以后,政和县的医疗水平必然会提升,是能让全县人民享受更好医疗服务的大好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分院签约、揭牌,政和县医院成为南平市首个实现托管的县级医院,给这家二乙医院带来了三甲医院的管理、人才、技术,让政和人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比以前更好的医疗服务。

2013年,廖俊波在政和建设了一个占地30亩政和文化广场并投入使用;2014年9月,占地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楼投入使用。文化广场和文化大楼建设总投资1.2亿元,在工程建设期间,他多次到现场指导政和电影院装修工程和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工程。

在廖俊波的影响下,政和文化部门亦积极主动,以干得助,克服经费困难,想办法筹集资金来做好文物工作。对政和第一支部旧址、岭腰后山桥、铁坑殿等9个文物单位进行修复,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政和有10个省保单位。同时积极做好木拱廊桥申遗工作,政和县岭腰后山桥、澄源赤溪桥、外屯洋后洋等3座木拱廊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中外学者123人参加研讨会。

政和的文人们对廖俊波赞誉有加,心服口服。县文体局长罗小成回忆说:“廖书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句话,‘经济是体,文化是魂。’讲到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心坎上了。他抓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始有终、有办法、有成效。在他的身上似乎永远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的讲话张弛有度,有感染力,很能鼓舞人心,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干工作,做好工作。”

其实政和的山乡巨变,又何尝不是酷爱文学的廖俊波的一个优秀“作品”。为了这部“作品”,廖俊波潜心创作了四年多,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心血?当然这是他一生众多优秀“作品”其中的一篇,这篇“作品”获得了最高荣誉奖——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在“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的号召下,他带领政和人激情创业、奋起直追,百业振兴、万马奔腾。

2013年以来,政和县大翻身,不但脱掉了全省倒数第一的穷帽子,还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当地的老百姓感慨万千,在珠山湾大桥工地醒目处写了一首顺口溜:“五星红旗高高立,党的光辉照大地;政和人民好福气,上级派来了个好书记;建桥修路顺民意,为民办事讲实际。”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