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严羽故事(三)少尚奇节

2019-03-01 11:44:54 来源:   责任编辑:   


□戴健


转眼严羽已八岁,到了入蒙学的年龄。其间他的大弟严参、二弟严岳降生了,家中人丁兴旺。三个男孩让父母忙碌并快乐着。严粲把严羽送到专供严氏子弟读书的私塾入蒙学。教书的老师是严羽的族伯公,须发已白,但精神矍铄。这位族伯公不但学问好,而且教学非常严谨,对蒙童要求极严格。

博闻强记的严羽,不但学业基础扎实,而且对很多知识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十多岁才气就在当地初露端倪。严羽十三岁那年,族伯公带着一班学童去登山秋游。登上山顶,山峦层叠,红叶点缀在绿树丛中,每座山峦都美不胜收。先生看到眼前的景色激情澎湃,又想考考自己学生的对联水平,于是出了上联:“山山出秀。”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应对,但老师都不满意。当严羽说出“日日昌明”的下联时,老师由衷地欣慰。因为这副对联是有难度的,上联“山山出秀”,前两个字是“山”字,合在一起就是第三个“出”字,而严羽对的下联前两个字是“日”字,合在一起就是第三个“昌”字,而且对仗工整。

老师还想难一难严羽,又在“山山出秀”后面加了“永嘉地”三个字,上联变成“山山出秀永嘉地”。严羽沉思了一会,在“日日昌明”后面加了“长乐年”三字,下联变成“日日昌明长乐年”。老师听了鼓起掌来,因为老师加的三个字中的“永嘉”是县名,在浙江省;而严羽加的三个字中的“长乐”也是县名,而且寓意美好。老师不由得摸着严羽的头说:“孺子可教也。”老师回去后,对小严羽赞赏有加,才名迅速在乡邻中传播开来。

志学之年的严羽,参加了邵武军学春季入学选拔考试。经过严格遴选,严羽与上官伟长进入邵武军学上学。

入军学的第二年,严羽看到了邵武标志性建筑竣工时隆重的场面。嘉泰二年(1202),邵武军在城西北车阑门外的紫云溪上开始建造一座十七拱、两头各有一座桥头堡的石桥,历时六年,至嘉定初才竣工,因此被称为“嘉定桥”。

桥修好后,如彩虹卧波,气势恢宏。紫云溪两岸万人空巷涌向嘉定桥,观看隆重的竣工仪式。现场爆竹声声,锣鼓喧天,舞龙上下欢腾,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他们还抬出拿公庙奉祀的神袛拿公、拿婆进行巡游,祈愿在他们的佑护下,嘉定桥能年年安然无恙,方便两岸百姓的交往。

随着时光的推移,在既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幻想,又不断地令人沮丧、失望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严羽逐渐显现了与众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他“尚奇节”的性格表现得越来明显,越来越棱角分明。

严羽的“奇节”即他的不同寻常的气节、操守,是他的个性的主要表现,并且这“奇节”也同他后来的学术性格乃至他在理论方面的建树有着内在的联系。

他的“奇节”首先表现在他的知识结构和修养方面。在我国古代,对于一个世代相承的名门望族来说,家学的特色会在几代人中产生直接的传承关系。严羽的祖上严武像很多政治家一样,表面上信守儒家,学习“四书五经”等官方指定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用书,而骨子里却杂取百家之学,特别是法家、权谋家等切近社会实务的知识,用来构成自己的能力本领。

他的“奇节”还表现在他的英风剑气上。严羽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只会说“之乎者也”的文弱书生。严羽从少年时起就开始习武,十八般兵器他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在马上身手矫健。他常佩剑在身,简直到了剑不离身的地步。他学剑、佩剑同他深为自负的“纵横策”相得益彰,但在读书人眼里他却是特立独行的另类。

习武是严羽英风剑气的具体体现,为他日后的军幕生活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同大部分的军人相比,严羽有知识,懂韬略;同寻常书生相比,他佩剑在身,可以随时搏击疆场,英气勃发,完全不同于一身学究气的儒生。因而这更突出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奇”。

严羽的“奇节”还一个表现就是他的豪情。严羽为人豪爽,广交朋友。他不仅与家乡同龄的读书人交往密切,还与那些没上过学,但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人交为朋友。他走到哪,与他接触的人总会被他的豪爽所吸引,总想与他交朋友。因此,他朋友众多,老幼咸有,三教九流均有。

在军学学习了三年的严羽,学业大有长进,但是面对国家外有金兵虎视眈眈之患,内存此起彼伏的啸聚山林之忧,他认为用法家的方略和纵横策才能使国家强盛,改变老是受人凌辱的状况。因此他放弃了走科举之路的想法,把深入研读法家、纵横家的著作做为自己新的奋斗目标。  

严坊村对面的百竹窟有一个山洞,洞深约二米,宽约三米,严羽在上军学之前在山洞里读过书,再次回来到这里,他感到极为亲切,又感到父亲对他信任是一种压力。他主要研修的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及其门生苏秦、张仪的纵横策及《战国策》,其中对苏秦杰出的游说、兼佩六国相印之才首肯心折。他在洞口搭了一个茅屋,用毛竹片写了一副对联:“洞幽心倾纵横策,纸薄笔书经纬文。”他在这里痴心学习“纵横策”,写经天纬地的文章,说明他早已立下报效国家的志向,企盼有朝一日能够利用学到的纵横策为国家解难分忧。

研读法家和纵横策的严羽,专精覃思,但仍有一些问题不理解,无法解答,迫切想得到耆宿大贤的指点。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辞别了父母、妻子和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严肃,踏上了前往南城的求学之路。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