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微观邵武> > 正文

奋进的邵武·我们的“十四五”丨崛起千亿产业集群 锻造硬核“氟”光

2025-11-19 08:42:26 来源:   责任编辑:   

新征程,新画卷。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我们深情回眸。五年间,邵武产业发展聚链成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平安稳定基础夯实,每一步都踏响奋进的足音。今日起,邵武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奋进的邵武·我们的十四五》专栏,系统梳理五年发展成就,为您呈现实干担当、硕果盈枝的“邵武奋斗志”,凝聚再出发的磅礴力量。第一期为您推出《崛起千亿产业集群 锻造硬核“氟”光》

崛起千亿产业集群 锻造硬核“氟”光

初冬时节,邵武市金塘工业园内,福建海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工人们忙着生产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等高性能氟材料。不远处,福建华谊三爱富氟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建设工地上,施工班组有条不紊地忙作业。

产业聚变:从“单打独斗”到“链式集群”

氟,是一种活跃的元素。牙膏、不粘锅、麻醉剂、手机液晶屏、新能源电池——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产品,都用到了“氟”。

以氟化物为原料的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高端领域,产品附加值高,因此氟新材料产业被业界誉为“黄金产业”。

邵武氟新材料的蓬勃发展,与其盛产的萤石密不可分。萤石是一种与稀土类似的世界级稀缺资源,是生产氟新材料基础原料氢氟酸的必备原料。

据了解,邵武已探明的萤石资源储量丰富,而且所产的萤石精粉杂质少、纯度高,是发展高端氟新材料的理想原料。

然而,拥有丰富萤石资源的邵武,也曾经历过产业困境。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邵武氟新材料产业还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附加值较低。面对困境,如何破局?邵武给出的答案是:延链补链,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在政策引领与产业规划的积极推动下,邵武市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格局。

通过引进上海三爱富、深圳新宙邦、浙江永和等龙头企业,先后落地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等单体及含氟聚合物项目,填补了当地氟新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空白。

2005年,在时任邵武市副市长廖俊波的推动下,金塘工业园成立。作为福建首批标准化建设示范试点园区,金塘园区在建设之初就邀请权威“国家队”为园区编制上位规划,明确产业的发展定位。

邵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吴兴盛说,园区在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环保导则的要求建设安环设施的基础上,还建立项目入园专家和部门联审机制,把好项目准入关,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从“吨级”到“克级”的跨越

新材料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科技创新不可或缺。

“我们正在依靠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品从吨级销售向公斤级、甚至克级销售转变。”在新材料领域摸爬滚打数十年的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辉深有感触。

王承辉介绍,为进一步夯实科技支撑,远翔公司积极与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相关高端技术的深度研发。截至目前,公司拥有50多项专利,其中5项是核心技术,成为公司发展的“制胜武器”。

在邵武,拥有“制胜武器”的新材料企业不在少数。以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拥有180项自主知识产权,并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

“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我们不断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升级。”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罗伟棻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氟精细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至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已成为邵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邵武培育了氟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

其中,福豆新材料四氟化炭电子特气技术、科润全氟磺酸树脂膜技术、永庚科技芯片清洗剂和抗反射涂层技术都已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在全球氟新材料领域,一个山区小城能吸引多少龙头企业?邵武的回答是:全国10强氟材料龙头企业的一半落户于此。这五家龙头企业分别是上海三爱富、浙江永和、浙江永太科技、深圳新宙邦和中化蓝天。

三爱富(邵武)氟化学产业基地总投资超100亿元,为福建省重点项目。项目聚焦新能源、半导体、5G、环保等领域,生产高附加值氟材料。

“我们在邵武建设三爱富(邵武)氟化学产业基地,这个项目是福建省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福建华谊三爱富氟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介绍。

人才支撑:院士顾问团与四级人才架构

氟新材料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邵武市深知这一点,“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邵武英才”计划,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办+人才专班+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的四级人才工作架构。

邀请付贤智、田禾等7位院士组成高质量发展顾问团,定期为园区发展“把脉问诊”;成立省级氟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让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嘉庚实验室等高校院所成为企业们的“外置大脑”。

2024年4月8日,以“以‘新’驱动 打造国之大‘材’”为主题的氟新材料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邵武市举行。付贤智、吕剑等来自全国各地的7位院士、100多名氟新材料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翘楚共赴盛会。

与会者以“氟”为纽带,就含氟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含氟资源分子高效转化、我国氟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等前沿理论,碰撞思维火花,为邵武氟新材料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聚势赋能。

从一块矿石到一个园区,从按“吨”卖到以“克”售,邵武氟新材料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邵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邵武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瞄准以含氟材料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子半导体、高端聚合材料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化氟新材料产业高地。

2023年,邵武氟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邵武市在建和投产的氟新材料及关联企业有55家,其中有21家是上市公司投资企业,全球氟新材料前20强企业有5家落户邵武。

走进邵武金塘工业园,一间间忙碌的实验室、一条条日夜生产的流水线,昭示着这座山区小城向“中国氟新材料之都”迈进的坚定步伐。

从手机芯片、电脑液晶屏,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闽北山区县走出去的“氟”早已深入人们生活,还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邓贤龙

编辑:江桂煜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分享到:
微观邵武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