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战鼓催征,收官在即。“十四五”决胜时刻已经到来,今年工作即将交付完整答卷。这六十天,是决战期、更是黄金期。市融媒体中心即日起推出《大干六十天 收官十四五》栏目,全面深入报道各级各部门奋勇争先、比学赶超,将信心转化为斗志,把干劲凝聚成实绩,掀起你追我赶攻坚热潮的果敢行动,全力夺取“全年满堂彩”,决胜收官战,奠基开局好。今天为您推出第十二期《大埠岗镇:文化铸魂促振兴 乡风文明展新韵》。 大埠岗镇:文化铸魂促振兴 乡风文明展新韵 初冬时节,大埠岗镇古村落焕发新生机,非遗展演精彩纷呈,生态田园硕果累累,处处洋溢着文化繁荣与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作为邵武南部文旅融合与城乡发展的“重要窗口”,大埠岗镇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振兴图景。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依托中翰第、睢王庙等文保单位,累计投入120余万元进行历史建筑修缮,打造传统文化展示馆。国家级非遗傩舞表演成为文化品牌,“古韵大埠”非遗文化周单日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非遗工坊定期开展连史纸技艺传授,三年来培训学员100余人次。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推行“优质稻+稻萍鱼”生态种养模式,举办农业技术培训28场,培训农户45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环保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植树护河活动,三年来种植树木3500余株,清理河道8公里。 文明新风浸润心田。投入60余万元改造提升大埠舫、包糍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板凳龙文化等民俗活动焕发新活力,通过现代展演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参与。一分钱读书社、童绣馆等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手工技艺传授活动,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有效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文旅融合深化拓展。成功打造“非遗+文旅”融合模式,开发傩舞玩偶、连史纸笔记本等20余种文创产品。5栋古建筑活化利用为读书社、童绣堂等文旅业态,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世遗一号风景道串联文旅资源,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 号角铮鸣,征程在前。面对“十四五”收官的关键阶段,大埠岗镇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聚焦产业提质,推动农业根基再夯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烟稻轮作模式,扩大肉丝瓜、小黄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以闽台农民创业园建设为引擎,提升嘉德片区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引进推广玫瑰、青梅等高附加值新品种,深化毛竹资源集约化管护,提升竹林综合效益。 ——聚力项目建设,促进工业转型再提速。坚持招商引资与提质增效并重,全力保障大米加工厂投产达效,延伸本地“稻萍鱼”生态种养产业链。加快推进竹材分解点二期工程建设,推动笋竹产业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深化文旅融合,实现景区运营再升级。积极引进专业文旅运营公司,提升景区管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深化“景镇一体”发展理念,优化镇区商业业态与服务功能,推动道峰山景区、核心景点与镇区在空间布局、功能配套、产业互动上深度融合,打造“三位一体”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完善基础设施,助推民生福祉再增进。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竹源35千伏变电站等民生项目,打造集智慧养老、普惠托幼、文体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幸福里”服务体。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社保、医保、民政等高频政务服务下沉村级,以政务服务提质优化营商环境。 ——筑牢安全底线,保障发展环境再稳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工矿企业、建筑施工、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化演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守护好乡镇的蓝天、碧水、净土。 收官在即,大埠岗镇将保持奋进姿态,紧盯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奋力谱写“十四五”收官精彩篇章,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邵武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兰婷轩 编辑:谭一璇 蔡哲培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