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建立美丽邵武建设“133”工作机制的通知》。这是邵武市继年初出台《全面推进美丽邵武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5年)》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举措,标志着美丽邵武建设从“蓝图规划”全面转向“系统攻坚”,迈入系统化谋划、机制化推进的新阶段。
作为美丽邵武建设的“核心引擎”,“133”工作机制紧扣“全市一盘棋”工作思路,立足邵武生态禀赋与建设实际,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协同机制,为美丽建设提供全流程保障。其中,“三专”机制构建“硬核”推进体系:一是专班统揽聚合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推进专班,下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山川五个专项小组,分别由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工信和商务局、林业局主要领导牵头,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二是专项监督保实效,由邵武生态环境局牵头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调度、进程评估与成效通报,全程拧紧“责任链条”,确保建设工作不偏航、不落空;三是专题破题解难题,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瓶颈制约、堵点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多部门联合研判、会商研讨,精准制定靶向解决方案,实现“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快速响应。 “三单”管理则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将美丽邵武建设总体目标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形成清晰明确的目标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逐一明确实施节点、责任主体与考核标准,构建“目标定方向、任务抓落实、项目促成效”的完整工作闭环,切实将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触可及的“实景画卷”。 机制落地即见效,实践成果可检验。在“133”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下,邵武市近期已取得一批阶段性建设成效:锚定“四个全域”目标,持续开展“生态体检”,落实林长“巡山交树”、河湖长“巡河交水”制,推进富屯溪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旅开发,如今的富屯溪水质持续保持全域Ⅱ类优质水,森林覆盖率高达79.25%;以“美丽园区”建设为契机,依托氟材料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推动金塘产业园绿色转型,园区实现废水、废气资源化利用,将萤石矿产优势转化为高端含氟聚合物、电子级氢氟酸等产品竞争力;立足生态价值转化,深化拓展全国首创的林下空间流转机制,登记存储林下空间9.45万亩,流转3.9万亩,种植林下中药材面积3.5万亩,总产值超3亿元,带动1500余户林农户均年增收1.6万元。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生动印证了“133”工作机制的实践价值与实效优势。 此次“133”工作机制的创新建立,是邵武市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是打造美丽福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样板的创新探索。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已按机制要求全面铺开、有序推进。下一步,邵武市将以“133”工作机制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美丽邵武建设实践,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城市品质,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邵武新篇章。
来源:南平市邵武生态环境局 编辑:朱绮文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