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邵武市已经连续8年都开展了这项诗词大赛活动。每个年级都有规定的诗词目录,让孩子们去读去背。孩子们通过线上比赛、线下活动持续积累。”邵武市实验小学诗词项目组负责人李良柏的这句话,道出了邵武创建“中国诗歌之乡”的底层逻辑。 自2018年起,邵武市将诗词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年段分级+赛事驱动”模式,让《朱子家训》中的“诗书不可不读”从典籍走向现实。 在邵武,学生们从《三字经》悠扬的韵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宋词三百首》细腻温婉与气势磅礴的交织中,体会宋代文化的独特韵味;又沉浸于《唐诗三百首》那浩瀚的诗海中,仿佛与古代诗人展开了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吟诗诵词,如同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养着心灵,也让这种浸润式教育开花结果。 书可以教化一个人,而阅读可以文明一座城。从繁华城区到静谧乡村,从“诗词进校园”到“全民阅读推广”,在邵武处处可见捧书而读的身影,时时可闻琅琅诵读之声。 前不久,邵武的第十一个公益书房——梁溪书房正式揭牌启用,市民又多了一处有品质、有温度、有特色的阅读阵地,“15分钟阅读圈”的愿景正化作现实图景。截至目前,邵武市已建成11所城市公益书房、20个小区书屋、28个智能书柜、37个市直单位阅览室、135处农家书屋,芬芳书香已蔓延大街小巷。 更值得一提的是,邵武市创新推出“阅读+旅游”模式,在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景区等景点设立“书吧”,游客在欣赏山水的同时,可扫码借阅书籍。这种“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布局,让阅读从“个人行为”升华为“城市气质”。 邵武的阅读推广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2024年12月,第三届中国·邵武是个好地方严羽诗歌会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坛名家及青年诗人们齐聚一堂,以诗歌之名致敬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闽派诗歌的繁荣发展。 在第四届考亭论坛的聚光灯下,邵武的实践为朱子学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视角。当邵武小学生站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吟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邵武用时间证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在于典籍的守护,更在于让经典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从诗词大会到文明对话,邵武正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光华。 作者:王晓云 编辑:谭一璇 蔡哲培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