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邵武一中建校120周年之际,邵武市融媒体中心开设“百廿一中谱新篇”专栏,围绕学校“四风”即“风物、风采、风骨、风貌”四个方面展开宣传报道。今日起,刊发第一期《瑞榴文化传千年》。 瑞榴文化传千年 今年10月2日,邵武一中将迎来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学校在12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传承着“瑞榴”文化。 据记载,现邵武一中校史馆(瑞榴轩)在宋代是府儒学讲堂。当时,学堂内种有一株石榴树,师生常以结果多少预测上榜人数。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石榴树结果14颗,其中两颗果实特别大。这年,邵武军考中进士14名,其中叶祖洽高中状元,上官均为榜眼。所以,这棵石榴树被命名为“瑞榴”。南宋咸淳五年,邵武县令张湘在此建“瑞榴轩”。后因变故,“瑞榴轩”被废弃。清朝嘉庆年间,邵武县学训导柯辂又在原址重建了一座小轩堂,仍用“瑞榴轩”来命名。并在轩堂下立碑题诗,“十四金罂十四贤”就源自该诗。1905年,邵郡中学堂(邵武一中的前身)创办于瑞榴轩旧址。1997年,邵武一中新建教学楼,命名为“瑞榴楼”。 如今,邵武一中新校区坐落在邵武名胜旗山南麓,校园布局锚定“盛放的石榴花”建筑设计理念,综合楼、科技楼、艺术中心是花蕊,东西两翼的高中部三座教学楼和初中部三座教学楼是展开的花瓣,恰似一朵盛开的石榴花。 步入校门,校训石上“求真知,做真人”豁然醒目,两侧浮雕一左一右诉说着文化根脉:左侧是北宋“十四金罂十四贤”瑞榴传奇浮雕,右侧是闽北地域文化瑰宝——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校门楼前广场以“十四金罂十四贤”为主题铺展,广场东西两侧各植七棵石榴树,景观草坪与礼仪树阵间,形成“薪火相传”的“百年对话”,也昭示了百年名校的瑞榴文化的千年传承。 校园主轴线的北端有瑞榴山,依山势而上,便可登顶,顶上是巍峨耸立的瑞榴阁。瑞榴阁作为瑞榴山的主景观,既是瑞榴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校园轴线的视线焦点。瑞榴山下镌刻《榴庭秀水赋》,校园内也遍种石榴树,诉说着千年延绵的瑞榴文化。 从“熙宁瑞榴”的美丽传说到“榴庭秀水”的深厚底蕴,邵武一中新校区是百年榴园的赓续,有承前启后的寓意,也彰显“乐山乐水”的儒家文化特点。 千年榴韵,百廿传承。邵武一中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的脚步越来越近,更多精彩内容正在更新,记得持续关注! 作者:刘建飞 王晓云 雷雨晨 编辑:谭一璇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