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微观邵武> > 正文

卫闽镇:文化特派员探秘外石“四福”文化

2025-09-15 16:42:30 来源:   责任编辑:   

本网讯  近日,卫闽镇文化特派员深入辖区内的外石村,循着历史的足迹,挖掘这座古村背后的“福山、福树、福渡、福香”文化密码,不仅揭开了外石村尘封九百年的历史记忆,更助力古村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力,让“福气”在新时代焕发崭新活力。

外石村坐落于闽北青山褶皱间,山如龙爪盘踞,树似华盖蔽日,自北宋年间起,便承载着郑氏家族的迁徙与坚守。据《郑氏族谱》记载,北宋时期,郑氏先祖从中原辗转南迁,先在建阳书林扎根,这片孕育了朱熹理学的土地,以“穷理尽性”的治学精神滋养着郑氏家族。待族人学有所成,他们翻越形似龙爪的福山,最终定居于外石村。翻越过的这座福山——龙爪山,不仅成为族人的栖息之地,更成为传承优秀品格追求的精神原点,九百年间,“福”的印记深深烙进村落的每一寸土地。

在村中,一片古樟树群被村民亲切称为“福树”,其背后藏着一段跨越近百年的文化传承故事。民国时期,郑氏族人为修建族谱祠堂,砍伐一棵古樟换得3000元,同时立下“树在福在,香火永续”的规矩。此后,郑氏后人以山茶壳研磨香料,制作形成“一笔连成”的福字香,将生态保护理念与传统祈福文化巧妙融合。制作福字香时,香灰中隐现的“福”字需一次成型,寄托着村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少安康的美好祈愿。

革命战争年代,外石村的福渡——下埠港红军码头更留下了红色印记。彼时,福渡码头灯火常明,郑氏族人与村民们驾驶木船秘密为红军运送物资、传递情报,以朴实却坚定的行动守护红色信仰。从此,福渡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成为承载家国情怀的精神渡口,为外石村的“福”字染上了厚重的红色底色。

如今,在外石村守护文脉的进程中,卫闽镇文化特派员积极助力村落将“四福”文化底蕴转化为活态发展动力。围绕“福树”保护,村里邀请林业专家为古樟树群建立专属档案,实施专业管护,并将古树保护条款纳入村规民约,同时科学保护开发古树林,打造集婚庆摄影、教育科普、民宿度假、休闲采摘养生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成功获评“福建最美古樟树群”;针对“福渡”红色资源,村里对下埠港红军码头进行修复,让码头变身传递家国情怀的“红色课堂”,供后人缅怀历史、传承精神;至于非遗“福字香”,村民们在坚守山茶壳研磨、一笔成型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计划开发盘香、香包等文创产品,让生态与祈福融合的文化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此次,卫闽镇文化特派员的探秘行动,不仅挖掘出外石村“四福”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更推动古村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今后,外石村将继续以“四福”文化为核心,深耕乡村文化建设,在守护历史文脉的同时,探索更多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让更多人走进这座古村,遇见其独特的人文魅力与温暖的“福气”底蕴。

作者:陈孟杰

编辑:江桂煜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邵武融媒

邵武市融媒体中心微服务平台,在线阅览邵武市热点新闻。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分享到:
微观邵武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