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近年来,邵武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农业特色日趋鲜明、亮点纷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支撑。为此,市融媒体中心推出邵武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系列报道,为即将在邵武举行的福建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营造浓厚喜迎氛围,助力全市农业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邵武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系列报道之八 ——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 “今天要运1800只,差不多要装两车。”傍晚,在邵武市下沙镇屯上村福建康森生态有限公司养殖场里,工人们正精挑细选着已经成熟的肉兔,将兔子装笼装车,不久后,这批肉兔将到达广东广州,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美食。 “我们每天都会装车运一次,平均一天订单量能达到2000只。”福建康森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基本上是运往广东、四川还有本省这些省份。” 据了解,康森公司近一年来出栏约70多万只商品兔,年产值约达3500万元。 “养兔好,实在又有效益,可以帮我们摆脱贫困。”村民吴大爷说道。吴大爷曾经只在后院养了少量的家禽,收入微薄,如今一个月能有3000元收入。康森公司现有员工40余人,其中有30多个都是当地村民。与大白兔相遇,是当年屯上村脱贫致富的一个转折点。 自2017年5月,屯上村与青岛康大集团达成合作以来,村民们有的进企上班,一个月有两三千工资;有的在专家指导下学会养殖技术,开始发展家庭小规模肉兔养殖。 “我们屯上村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依托企业大力养殖兔子,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多元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不久前还被授予福建省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屯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龚春生说。 据悉,屯上村综合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建立起乡村振兴村级产业园,扶持做强康森兔业,不断完善“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专家+基地”形式,引进科技特派员入驻康森兔业,建造兔业文化长廊、玻璃观光大棚、兔庄饭店,实现科技农业与体验式农庄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场所,全力打响“兔子小镇”名片。 走出“兔子小镇”,来到卫闽镇高坊村福建小凤鲜禽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干净的鸡舍厂房。目前,位于高坊村的邵武天马科技现代农业蛋鸡产业园建设项目(小凤鲜百万羽蛋鸡养殖项目)一期育雏鸡舍及5栋、6栋蛋鸡舍已建成,并引入第一批11.6万羽、第二批11.2万羽(京红、京粉)雏鸡入舍,现可每月生产鲜蛋162吨。 “计划9月底引入第三批22.4万羽雏鸡入舍。如果进展顺利,可每月生产鲜蛋910吨。”福建小凤鲜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凤行说,这将推动邵武禽蛋产业占南平总产值10%以上,拉动年内农林牧渔业上升0.5%。 据资料显示,小凤鲜百万羽蛋鸡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项目计划建设12栋1200平方米标准蛋鸡舍,可养殖雏鸡100万羽,年产鲜蛋1.1万吨。项目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设备,使基地的工作实现后台大数据自动化管控,进一步提升蛋鸡养殖的规模和效益。 “我们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一键启动’,给料、供水、换气、调温、照明、清粪等一系列工作就会自动运行。”小凤鲜禽业工人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邵武市始终以畜牧产品稳产稳供为重点,稳步推进养殖场提升改造,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实现从传统养殖向智慧养殖、粗放养殖向生态养殖跨越,充分发挥福建康森生态有限公司、福建小凤鲜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稳定33家规模养殖场保有量及8000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2024年上半年,生猪出栏8.16万头,肉牛出栏1040头,肉羊出栏14560头,活家禽出栏93.9万羽,肉兔出栏51.6万只,禽蛋产量1817吨。 作者:雷雨晨 编辑:江桂煜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