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微观邵武> > 正文

邵武市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系列报道 ∣ 做强种业“芯片” 绘就田野“丰”景

2024-09-11 16:47:54 来源:   责任编辑:   

「编者按 」

近年来,邵武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农业特色日趋鲜明、亮点纷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支撑。为此,市融媒体中心推出邵武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系列报道,为即将在邵武举行的福建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营造浓厚喜迎氛围,助力全市农业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邵武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系列报道之四

——做强种业“芯片” 绘就田野“丰”景

近日,时值白露,暑气仍盛,在邵武市肖家坊镇的田间地头一片忙碌。农户们手持竹竿和线绳,挥汗如雨,在稻田里来回掀动稻穗,涌起稻浪。当前正值“赶花粉”的时节,农户们利用“赶花授粉”的方式来提升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眼下,邵武市6.2万余亩水稻制种,广大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利用“赶花粉”提高收成效率,确保“颗粒归仓”。

精心培育“一粒稻种”

绿野千里种业旺,良田万顷稻花香。9月6日,在肖家坊镇坊前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阵阵稻香扑鼻而来,“赶花人”两人一组,手拉着“红绳”在稻田间来回穿梭,不断掀动稻穗,将父本的稻花花粉扬起来“赶”到母本上,为水稻制种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我是肖家坊镇第一批‘制种人’,今年的水稻制种面积约7000多亩。”坊前村是肖家坊镇大面积开展水稻制种的村组之一,水稻制种面积约1.2万亩,邓顺平可以说是肖家坊镇的制种带头人。

“水稻制种是通过人工栽培把‘父本’和‘母本’分开种植,根据气候条件促使花期相遇,进而实现授粉结实的大田生产过程,相比普通水稻,经济效益更好。”据坊前村党支部书记黄学凯介绍,自2016年开始,村里就在推广水稻制种。

“开始推广时,村民们都认为制种扬花、除杂等关键步骤需要大量人工,成本较高,存在种植风险,因此不少人都在观望。”邓顺平告诉记者,这也是当时肖家坊镇推广水稻制种面临的问题。

农户收益如何保障,成了肖家坊镇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肖家坊镇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邓顺平牵头成立禾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订单式农业与种植户签订合同,在保证产值、收购渠道的同时,合作社为农户提前垫付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待收购时再根据实际情况扣除垫支部分。

“现在,水稻制种的农资每亩成本约为1500元,此外,镇里还有科特派,免费为我们提供技术服务。”黄声良是坊前村的离任老书记,现在也是禾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1990年接触水稻制种至今,他和制种已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深知其中各种“门道”,“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尝试水稻制种机械化,以提高效率。”

从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到农户主动要求栽种,一粒粒“稻种”变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金种”。如今,肖家坊镇已成为邵武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面积已达1.2万亩,平均每亩可为农户带来上千元的收入。

机械化赋能种业发展

近日,位于肖家坊镇坊前村的绿色产业综合体内已是十分忙碌,每个烤房周围都有农户忙着准备烘烤种子用的生物燃料,为即将到来丰收季做好准备。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10月中下旬,邵武市水稻制种将陆续开镰收割。其间,为保证种子质量,制种大户们都在忙着到处联系烘干设备或人工晾晒场地。为此,肖家坊镇建设起占地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绿色产业综合体,拥有40座烤房,弥补种子生产、加工短板弱项。

“2022年,绿色产业综合体在肖家坊镇坊前村落地,引入福建省天力种业有限公司,在种子安全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除了为水稻制种提供服务外,烘干中心还可以通过不同作物季节差,对烟叶、茶叶等进行烘干,充分发挥综合体的建设效益。”绿色产业综合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今年6月28日,全省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暨烟稻(制种)轮作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在肖家坊镇坊前村顺利举办,在加快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邵武乡村振兴和制种示范基地建设按下“快速键”。

近年来,除绿色产业综合体外,邵武市还整合高标准农田58000亩,优先建设高标准制种田,全市制种农田建设标准化率达95%以上。加大机械设备购置补贴,增加无人机、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制种装备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种业基础不断夯实。

“接下来,邵武市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装备在制种基地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财政补助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引领制种企业、制种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资种子生产、加工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提升制种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加工自动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邵武市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种业大县”布局规划

今年以来,肖家坊镇在坊前村试点,尝试起新的制种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下订单、村集体组织、农户开展生产的模式,由村集体引领、村干部带头,带动农户发展水稻制种,由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合同为农户“托底”,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发展水稻制种产业。

“探索这种形式,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水稻制种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同时也为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服务和技术支撑提供保障。”肖家坊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祯告诉记者。

不只是肖家坊镇,近年来,在专业合作社推动水稻制种技术与时俱进的同时,邵武市也在积极为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谋划布局。

邵武市充分发挥制种奖励政策优势,强优势、补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全市水稻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肖家坊镇、和平镇、水北镇、沿山镇等乡镇,年产优质种子1240万公斤以上。

依托“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邵武市建立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劳务就业实现制种增产增收,加大制种大户、制种能手、专业合作社培育力度,推动构建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综合体。

在稳定种子产能基础上,邵武市持续提升种子质量,培育创建邵武水稻优势品牌,推进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级杂交水稻种植基地。开展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创新“水稻制种+N”模式,通过外引内育做强优势制种企业46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4家,科技赋能产业持续发展。

“接下来,邵武市将以稳定种子生产基地、提高种子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业良种化水平和种源供给安全为重点,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努力构建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邵武市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兰泽宇

编辑:江桂煜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分享到:
微观邵武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