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微观邵武> > 正文

共享绿色“红利”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28 10:48:05 来源:   责任编辑:   

本网讯  铁城邵武,拥有森林三百多万亩,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市之一,森林覆盖率78.83%。在这里,你可以感受金秋的丹桂飘香,也可以感受斜阳照红杉的烂漫。在这里,还有一群林业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用“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在优化林分结构的同时,让林农和村集体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在晒口街道,有个隐匿在连绵山川中的村落,叫高峰。顾名思义,高峰村平均海拔600米,温润的亚热带季风,带来充沛的雨水,浇灌出大片惹人喜欢的绿色,一年四季里它都披着苍翠的斗篷,倚在蓝天的怀抱中。为了把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出最大程度的绿色“红利”,2021年11月15日,邵武广森营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高峰村正式签约,在高峰村实施整村推进“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机制试点。“森林生态银行”合作协议可涉及林农281户、林地8883亩(其中山地合作造林2283亩、有林地股份合作经营6600亩)。以上两项,高峰村每年可实现稳定收入167490元。村集体与林农按(3:7)比例分配收益,村集体每年可收入50247元;281户林农每年每户可收入417元。

“森林生态银行”通俗地说就是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通过搭建林业资源运营平台,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的模式,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由国有林业企业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和村集体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收入,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通道,从而实现社会增绿、林农增利、企业增益的多方共赢局面,为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在山地合作造林模式下,拥有林地(采伐迹地)使用权的权利人以林地入股,国有林业企业全额出资营造高品质针阔混交林,收益按4:6分成,每年预分红,采伐再分红。使林农在非采伐期也可获得稳定的收益,从时间上拉短了收益周期,同时解决了林农造林资金不足、管理粗放的问题,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城郊镇隔应村62岁的肖兴明,一家有山地290亩,子女不在身边,已经无法从事高强度的山地造林和山场经营。肖兴明通过“森林生态银行”与广森营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定了合作造林协议,由营林公司造林并经营管护,林木采伐后利润按(4:6)分成。“森林生态银行”解决了肖兴明老人缺资金、少劳力、无技术的现实难题,保证了利益最大化。肖兴明对这种合作模式也是赞不绝口:“我自己没有这么大的经济能力,因为林业局有这个经济能力,我出山,他出资,所以说这样的合作造林我很满意。”

晒口街道高峰村东堡,有片面积68亩的山林,于2011年造林,树种组成为十成的杉木。在2021年11月,广森营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高峰村村民黄小兵股份合作经营,在合作经营模式下,黄小兵每年可提前得到林地分红,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林权权利人以林地、林木资源入股,国有林业企业以资金、技术、管理入股,委托“森林生态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每年预分红,采伐再分红。从而使林权权利人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同时借助国有林业企业的较高经营水平,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的综合效益。

在收储改造提升方面,将急需资金、无经营意愿林农的商品林收储,再根据山场林分生长状况,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改皆伐为择伐,套种乡土珍贵阔叶树,把单层林改造成复层异龄林、单一针叶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一般用材林改造成特种乡土珍稀用材林,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晒口街道高峰村的观音山山场,于2003年造林,树种组成为9成杉木1成马褂木,是2019年通过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赎买的商品林,2021年12月采取劈杂、修枝等营林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培育目标为集约杉木大径材。

在高峰村马岭,我们见到了林权权利人张良胜。张良胜将林下空间流转给邵武市瀑源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面积545亩。林下经营类别为林下名贵中药材、猕猴桃种植、林下家禽养殖等。实现了林下空间的完美利用!将不同产权的可利用林下空间进行登记存储录入“森林生态银行”,建立大数据平台中心,实现零星资源整体化,整体资源货币化,企业需求简单化,并参照林权发证模式,对林下经营空间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森林生态银行”还贴心地为急需资金,又无意转让林木资产的林权权利人,通过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林木资产进行评估。“森林生态银行”进行审核、担保,将林权作为抵押标的从银行获得生产发展资金,进行再投入经营,既维护了山场的生态底色,又为资金周转困难的林权权利人持续“输血”。

无独有偶,“森林生态银行”还以村为单位对碳汇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有序引导林农把碳汇林存储到“森林生态银行”,发挥碳汇规模经营优势,并积极开展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碳汇”变资产,使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变。

截止目前,邵武市“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共完成股份合作经营面积500亩;完成山地合作造林面积1.15万亩,共涉及12个乡(镇)、街道,30个行政村,6000多户农户;完成收储改造提升面积5200亩,完成登记存储录入林下经营空间18.9万亩,完成现有林下空间流转5000多亩,并将逐步予以确权发证。

未来,邵武市将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转化路径,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场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体系,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进行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实现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创新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让土地、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共享绿色“红利”,助力乡村振兴!(颜如玉 丁建军 蔡宣鹏)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