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综合新闻> > 正文

一诺无悔 本色人生——怀念廖俊波同志

2021-08-06 09:52:41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古道


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上。炎热的辛丑年夏天,蝉鸣池水动,思念心中起。深蓝的天空中静泊着洁白的云块,一动也不动,仿佛是绣在白纱巾上眷恋的花朵。8月6日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的生辰日,如若他还活在人世间,今年也才五十三岁。这正是人生干练、年富力强,施展经纶,收获成果的大好年华。但世事总是让人猝不及防,苍茫天地间,匆匆如过客,2017年3月一个电闪雷鸣、暴雨如骤的夜晚,他牺牲在了工作途中上,一切铸成了永恒。

生命中有很多人,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地就散了;有很多事,渐渐地就淡了,更不用说人离世后的阴阳两隔、烟消云散。但,人们不会忘记廖俊波,他是闽北群众的常忆、长忆。四年多过去了,只要一想起廖俊波,他生前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就会在眼前浮现。晓看天色暮看云,让人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看到一朵花开,觉得是他在花蕾中微笑,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明星,觉得是他在眨着眼睛,一切让人沉浸在无尽的痛惜与追思之中。晓看天色暮看云。在思念的时光里,深深地对他说一声想念,无论他知道与否,只盼他在天堂一切都好。

廖俊波是新时代的英模人物。但英模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廖俊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没有战争年代的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一鸣惊人;只有和平时期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平凡无奇。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天起,他牢记初心,一诺无悔,几十年如一日,风里走、雨里走、山里走、田里走,鞠躬尽瘁、用忠诚铸就了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回信,信中说:“我们要发扬他们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继续推进他们为之奋斗牺牲的伟大事业,让老百姓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随后发出号召:“发挥先进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深化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学习宣传,持续讲好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探索与完善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把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中央提出这个号召有着多层的含义与启迪,宣传媒体在探索完善先进模范人物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上得到长足的进步。我们推出的英模人物更接地气,更近人情,读者读来更觉亲切,可亲可敬可学。

假如我们的媒体说:廖俊波有一种魔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大变样,无论是创业、爱民、扶贫等等,都有一种魔力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提法就不贴切、不接地气。在百姓们眼里,廖俊波就是一个与民亲近的公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断耕耘、不断奉献,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亦如一位十分了解廖俊波为人的同事说:“廖俊波平凡可近,他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从不发火,没有领导的架子,对年长的永远称呼老兄、大姐,对年轻人也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和善,从不以怒生威、以官压人,他真的是春风化雨、以诚化人。”这样的描述不仅朴素真实、而且亲切可人,无需任何的修辞、拔高。

事实也是如此,廖俊波并非有什么不凡的魔力,而是他的英雄本色、人格魅力征服了无数人。他身上散发着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充满了热情、希望与信念的正能量;传递着对生命的感恩及对生活的热爱,无数的人是被他那种特有的魅力所征服。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廖俊波能成为一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树高三尺,非一日之长。首先与他从小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与他善良淳朴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廖俊波的品德修养一半来自于知识营养,另一半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朴素的人生哲理,优秀的传统文化、淳正的家教家风,如同雨润万物,给予了廖俊波成长的营养与基础。使得他在少年时就充满了为他人着想,同甘共苦的侠肝义胆,在他身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闽越文化、朱子文化的韵味。廖俊波自己亦说:“一个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懂得继承发扬的人无法成为一个侠义之士。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好规矩我们不能丢。”

毫无疑问,待廖俊波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后,便有了一个质的转变,他由少年时期单纯的侠义梦,上升到为广大百姓谋利益的高尚境界。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初心,把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与追求。这是一种情之所至、水到渠成的延续与升华。之所以,众多新时代的杰出人物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旗下,而廖俊波只是其中的一个楷模。

2017-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同样说得朴实无华:“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邵武是廖俊波最为难忘的一块土地,最为钟情的一个地方。从他1990年参加工作分配到邵武当教师开始,直至到2006年从任上的邵武市副市长调离邵武,他一生27年工作生涯中的三分之二,整整16年奉献给了邵武。可以说,邵武是他人生中得到锻炼最多、受益最多,情感最深的一个地方。他调任后的日子里,总是对这块土地难以忘怀,偶回邵武,感情难以言说,有着浓浓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乡愁之感。

邵武市拿口镇是他第一次主政的试验田,1998年,廖俊波任拿口镇长时,年幼的女儿问:“爸爸,你是镇上最大的人吗?”

廖俊波笑了笑,很认真地回答女儿:“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这句话情真意挚,绝无虚言,且一言九鼎、咳唾成珠。从拿口镇直到南平市常务副市长,无论大事小事,皆以此身体力行。

记得20年前春天的一个周末,廖俊波坐班车去桂林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班车很少,来往的人多,班车常常挤得如同沙丁鱼罐头,站着挪挪脚都不易。山道曲折弯弯重重,沙石路颠簸不止,摇摇晃晃如同坐船。车行到一半路程时,紧挨着廖俊波座位站着的一个中年妇女受不了,突然呕吐,污物摊了一地,溅到了廖俊波的身上,廖俊波见状急忙站起来,把位置让给了这位妇女。自己擦拭了污物后,则站在这位妇女身边,他没有皱眉不悦、更没有厌恶之形,整整站了一个多小时。这就是平凡小事见真情,从细枝末节看人品。

让世界充满爱,人间一切都美好。当别人遇到难处的时候,我们伸出手帮一把,也许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但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就是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善意的小举动,它的温暖不仅留在了那些受助者的心底,亦能激励着受助者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几十年来,廖俊波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他都会主动地、尽心尽力地去帮。他言:“帮人难处,就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可能是举手之劳,也可能需要一定的付出,只要力所能及就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多年过去了,人们不甚了解廖俊波为何自称为“樵夫”?对此,很多人给出了众多不同的猜测,从众多不同的角色勾勒出一个温暖、勤奋、敬业、智慧、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的形象,抒发着他们对廖俊波由衷的敬佩和怀念。

时至今日,或许还有一个答案:邵武古时别称“樵川”,廖俊波是大山走出的孩子,所以他自诩为“樵夫”,表达了不忘初心的情怀,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我是谁,为了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之所以,每当廖俊波升职了,地位起了变化,无须讳言,锦上添花的人也多了起来。难能可贵的是廖俊波很清醒,没有沉浸在世俗的恭维之中,而是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他适时地把自己“归零”,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

廖俊波忠人忠事、肝胆相照;为民勤勉,卓越有声;在百姓心中树立丰碑。为政一处、造福一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留存在八闽大地的山水之间。他没有战争年代炸碉堡、堵枪眼的英勇壮举,亦没有和平时期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为民为社稷,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让人感动,由衷赞服,他不愧为一座永远耸立的山峰。而这座山峰是一点一滴、一尘一土,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一个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大的漫长过程。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廖俊波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狂、“拼命三郎”,而是扑下身子,踏踏实实,把共产党宗旨化为实际行动的一个人;是一个为党为民,重情重义,有血有肉的男子汉。他的女儿廖质琪说得好:“父亲更多的是做人吧,真诚而坦荡、善良和付出、正直与坚持。”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在湿润温和的闽北大地之中,生长着一丛丛、一簇簇的兰花草,绿意盎然,叶片厚实,立根柔韧,花淡雅芳香。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廖俊波十分喜爱这种兰花草,他曾对邵武的朋友说:“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生机盎然的兰花草有兰花基因,又有绿草野性,它对人有涵养身心、修炼笃行、陶冶性情的作用。”这是廖俊波喜欢兰花草的心语,是一个懂得寸草春晖与不负韶华,懂得人文关怀与自强自立,懂得家国情怀与春风化雨的有情之人。

很多人在寻找一个答案:“为什么廖俊波会得到这么多的人敬重与爱戴?从平民百姓到上级领导都对他频频点赞、敬重有加,廖俊波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多次采访廖俊波事迹的途中,笔者一路寻访、一路感动。无论是在浦城、邵武,还是政和、南平,无论是荣华山还是武夷新区;无论是在企业还是乡村;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凡是认识廖俊波,有过接触的人无不对他由衷敬佩。一旦说起廖俊波,未曾开言声哽咽,言到动情处禁不住潮湿了双眼,完全是一种怀念亲人的真情实意。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尤权同志感慨道:“廖俊波同志入党25年,从人民教师到人民公仆,从基层干部到主政一方,无论在哪个层级、哪个岗位,他从未忘记党旗下的庄严承诺,从未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的!人世间真情最动人,奉献最感人。翻阅廖俊波同志48载的人生履历,他勤政为民,如同一头勤奋的黄牛,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八闽大地的山水之间。一身进退关社稷,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山水之间。

凡是认识廖俊波的人都印象深深,他的微笑最是让人难忘。他的微笑是发自于心底深处,纯正无邪的微笑。“凡能有这种微笑的人,心地必定善良,为人必定忠诚厚道。遇上了这样的人一定要珍惜。”是的,与他相交,无需设防,不会伤神;与他同行,不会累心,真善美的本性不会丢失。和他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清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廖俊波已离开了人世间,但欣慰的是人世间依旧流传着他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对社会产生了足够的价值,也正因为有这些故事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如此可亲可爱。

侠之大者,为国为家;我们提倡践行俊波精神,就是重新挖掘从廖俊波平凡的点滴中发现伟大,从他质朴的行动中发现崇高与辉煌。向往辉煌、争取伟大、实现自我价值,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廖俊波生前所说:“人不管走到哪里,身后都有一个碑在。你的事业积累越丰厚,你身后碑的基石就越坚固,你人生的这个丰碑就能树得越高”。廖俊波以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信仰,在身后树起了一块精神的丰碑。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同时,还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所以应该说,廖俊波是时代楷模,但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心地善良、有优良道德修养的好人。

往事历历,难以忘却。邵武市委大院里有一株几十年的枇杷树,果实口味甘甜。记得夏天的夜晚,公务繁忙后,我们会坐在硕果累累的枇杷树下,谈工作、论文学、憧憬邵武的远景未来。廖俊波待人接物,坦诚率直、谦逊亲和、彬彬有礼。情商、智商、为人处世、学识明见,均可圈可点。尤其是他身上所传递出的正能量,让我们受益匪浅,心中存敬。只可惜如今阴阳相隔,天涯成陌路。叫人怎不发出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慨。真个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此无心爱良夜。”

夜阑人静,月光如水,空灵神远,显得格外地恬静幽美。曾经与廖俊波相处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一切都成了追忆、惜忆。廖俊波!你走得太早、太过于匆匆。令人扼腕长叹,心意荒芜。写下这篇文章,是对你深深的怀念与敬意。渐行渐远的时光中,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赶路人,我们为你而感动,愿我如星君如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分享到:
微观邵武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