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星辉 太上老君道:“玉帝所言甚是!那宋朝该有18帝轮掌,319年之气数。屈指算来,今已是凡间所说的开元1263年,距那宋朝改代只剩下16年也。此事玉帝自也是心中有数,你历来偏爱中原汉室,对他们甚是不薄,可那灭大宋者,不正是一个月前你派通明宝殿大鹏神下凡,降生在蒙古国的忽必烈么?却是不解?你为何要派那大鹏神投胎于异族之中?” 玉帝闻言不由呵呵大笑:“哈哈!一切终还是瞒不过你太上老君的道行。说实话,中原之地在宋朝手中衰败没落,让朕扼腕叹息。宋室后来几帝一代不如一代,甚是不争气,总是被外夷以小欺大,以弱胜强也。之所以,为让中原汉室记取教训,能知悟国势弱,必被外强欺辱的道理,当奋起中华强国之道,故朕才有意派大鹏神下凡于异族之中。你应该明白朕的良苦用心,最终之意还是为中原强国,扩大版图而谋。所以大鹏神掌人间执牛耳,但是他杀戮心太重,有违上天好生之德。百日后朕将会另遣一位正神下凡,中国终究要归由汉室掌管而大盛也。” 太上老君听了点首:“陛下圣明!虽然玉帝有偏袒汉室之情,但说来这终究也是天数所定,那世间万物不同于天庭的亘古不变,而是盛极必衰,衰竭必变,周而复始的治乱轮回。这乃我大道之道也。不过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一百日便是地上一百年,时间不为短矣,玉帝你可要说话算话,夷统中华不可超过百日之期也。” 玉帝微微笑道:“天尊尽可放心,我老张历来金口玉言,怎可说话不算话?只是那将来下凡之神在天庭中虽贵为紫微星君,但依天数循环轮回,在凡间当要出身于一个低微之户,而非在显贵权势之家。而世道艰难,荆棘丛生,江山易主,非是易事,一朝开国,重任在肩,看来需要再派几个能干的人下凡助他则个才是。但具体派谁下去?待过些时日后再定夺也来得及。” 听了玉帝这番言说,太上老君连连点头称是,正要发话间,忽感到一阵心血来潮,当即屈指默算,已知缘由,原来是那徒弟三孩儿偷窥人间,竟萌动了凡心。便对玉帝禀奏道:“玉帝所言之事我已知之,那元始祖忽必烈立国,也算是度量宏广的一代明主,但至后期末年,文不治国,武不安邦,贪赃枉法,残暴黑暗,尤是欺侮汉人、南人甚极,糟蹋文人学士,压迫黎庶百姓,有违天意大道,必然盛极而衰。不瞒玉帝你言,适才我的随童三孩儿于南天门上偷窥凡间景象,动了凡心,己触犯天规条律,应于罚戒。但此童慧根不浅,且甚是正直大义,既然玉帝有此打算,莫不如也派他下凡,助那将来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则个?” 玉帝闻言并不回答,歪着头盯着太上老君许久,才意味深长地言道:“呵呵!到底是太上老君,不愧为先知先觉。眼下朕派哪个下凡取代那大鹏神还未拿定主意,你倒是已晓得要派紫薇星君下凡为帝,而且连他在人间的名字朱元璋都知道了。敬佩!敬佩!不过天尊莫要如此心急,此事过些日子再说。” 太上老君闻言怔了怔,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口,连忙请罪道:“哎呀圣上!天机不该过早泄露,倒是为臣的大不慎了,还请玉帝恕罪为是!” 玉皇大帝摆了摆手,言道:“喏!眼下就你我君臣二人而已,何说是天机泄露?天尊不必在意则个。” 太上老君道:“现今世人信仰迷失,善恶不明,黑白不分,那朱元璋虽有缘人间帝王之份,但却无深厚根基之力,须派我道教中人先行一步,在凡间扬我道教神广,为他早些未雨绸缪才是。” 玉帝历来对太上老君尊重有加,此时见他所说有理,便一口同意道:“世道轮回,天道所为,你乃道教之权威,以你所说安排便是。” 太上老君道:既然玉帝抬看老臣,我就大胆冒言奏禀,下界闽地邵武乃凡间七十二福地之一,有一山名为福山,老臣屈指算过,那朱元璋与之有缘,百日后将在福山停留数载,何不就派三孩儿明日便下凡于邵武之地,寻一个善良有道缘人家投胎,先于在福山之地等待,不知玉帝意下如何?” 玉帝闻言哈哈大笑道:“呵呵!朕不是已说过,此类事皆由天尊悉心安排,三孩儿下凡之事由你定夺便是。” 太上老君起座谢道:“玉帝圣明!那老臣我就告辞了,今天朝元之日,诸路神仙们还在等着玉帝的赐宴呢。”当下,太上老君命通明宝殿的值守仙官,将玉帝所言在通明神书大事中记下,付于通明殿库中存档为凭。随即自个先行驾起脚下祥云,带着随童三孩儿回太清宫。 一路上师徒二人无话,待回到正殿后,太上老君呼三孩儿于跟前说话。他板着脸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三孩徒儿听命,你凡根未尽,扰乱天庭清静,当明日下凡投胎人间去也。” 三孩儿突闻此言,不禁大惊失色:“师父突然何出此言?难道徒儿今日做错了什么?却要驱徒儿离宫下凡!”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