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赣边连战连捷的黄立贵对敌人造成极大的震动,也吸引了大量的敌军。当获悉黄立贵重回闽北的消息,敌福建剿总急令驻崇安的敌四十五旅、驻邵武的七十六师、驻建阳的新编第十一师沿途阻截。 黄立贵率队回到崇安,敌张鸾基第四十五旅又尾随而至。经过几天休整,黄立贵决定在大安八角排伏击这股敌军,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八角排三面环山,中间是一小块峡谷,一条山路贴着左侧峭壁向山里延伸。下半夜,黄立贵率领一、三团战士进入伏击阵地,一团在正面山头阻截,三团埋伏于右侧山头,左侧峭壁由师部率少数部队监视。拂晓,一支小分队主动沿山路向前诱敌,一会儿就与敌军接上火,小分队边打边往八角排“慌忙”撤退。上午七时,敌张鸾基部近二千人进入我军伏击圈。右侧山头独立师三团按兵不动放过敌人,当敌人进至我一团正面阻截阵地时,一架重机枪突然猛烈开火,猝不及防的敌军被打的慌忙后撤,这时,右侧山头上三团的三架轻机枪从侧后方向敌军猛烈射击。被前后夹击的敌军慌着一团,贴着左侧峭壁负隅顽抗,峭壁上黄立贵率师部人员居高临下,手榴弹和滚石呼啸而下,敌军被困在狭谷中无法施展火力,处处被动挨打。从早晨七点,一直打到下午五点多钟,敌人动用了迫击炮,轻重机枪等,倚仗人多势众多次向我阵地发起进攻,但我军依托有利地形坚守不出,给敌人造成巨大杀伤。傍晚,国民党从崇安增调援军,并取道张山头,想从红军的背后来包围袭击。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黄立贵见好就收,果断下达命令撤出战斗。当国民党的援军赶到时,黄立贵已经撤向了西际的横坑和磨石坑,敌人的援军扑了个空。 这整整一天的战斗,共打死打伤敌军二百多人,敌四十五旅狼狈退驻崇安城关。这一战,我方仅牺牲一名战士,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八角排大捷后,黄立贵率领部队继续在闽北大山里寻找黄道和机关,日夜与敌人周旋,打打走走,1935年4月2日拂晓,辗转作战至建阳县黄坑五里考,突然与国民党新编第十一师周志群部两个团遭遇。 当周志群获悉被堵住的是黄立贵亲自率领的闽北独立师主力时,惊喜之余他也丝毫不敢怠慢。在闽北周志群多次与黄立贵交过手,深知黄老虎的厉害,为此,周志群亲率新编十一师师部增援,企图将黄立贵所部闽北独立师一网打尽。敌以优势兵力占领五里考四面山头,黄立贵率闽北独立师依托茶马古道的隘口集中使用兵力。这条茶马古道是连接福建到浙江的千年古道,清一色宽不过尺的青石板堆砌的小路沿山腰盘旋而上,路边的小溪成了天然屏障,虽然,周志群不断增兵,但在这古道上敌军也施展不开,一时敌我双方形成僵持状态。敌人一次次向古道的隘口冲击,黄立贵集中火力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都有较大的伤亡。黄立贵知道,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僵持下去将更加对我不利。在战斗的间隙,黄立贵沿溪流视察地形后,大胆做出决定。 傍晚,黄立贵命令部队在小溪的上游悄悄筑起一个水坝,将溪水拦截形成一个水塘,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做出想顺着溪流向下突围的尝试。果然,周志群上当,亲自率领一个营的敌军沿溪流下游驻扎,想要堵住缺口。入夜,周志群亲率一小队敌军沿小溪逆流而上,妄图偷袭古道隘口。当看到周志群上当时,黄立贵命令部队做好突围的准备。夜色中,周志群摸黑进入水塘下方,就在周志群离水塘不足百米时,黄立贵一声令下,将水坝扒开,一股洪流顺着山谷直灌而下,顿时,洪水滔滔,周志群一队人马瞬间被洪流冲散。黄立贵率队顺着洪水一路突击,落水的周志群慌不择路的逃命。失去指挥,乱了阵脚的敌新编十一师包围圈被打开缺口,黄立贵顺势突围而去。 部队刚翻过几座山梁,又与从邵武方向赶来的敌七十六师遭遇,黄立贵师长迅速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与敌激战数小时后,趁敌人后撤的间隙,猛然夺过机枪手手中的机枪,一马当先,大声喊道:“黄老虎来了!要命的让开!”机枪喷着火舌,杀开了一条血路。敌人被机枪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战士们紧随着黄师长甩出手榴弹,乘着烟雾旋风般地冲过敌人的封锁。 这两次遭遇战,独立师一、三团伤亡近半,但也毙伤敌新编第十一师、第七十六师三百余众。黄立贵和突围出来的指战员们站在一座山顶上,他注视着连续行军、硬仗,已衣不蔽体,满脸污垢和疲惫幸存的三、四百名指战员,想到部队这次重大的损失,觉得整个心肺都在燃烧。 战后黄立贵将一、三团两个团合并为闽北独立师一团。(罡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