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大医精诚,坚守即是王道——邵武市人民医院邓启源主任医师

2020-08-06 10:13:37 来源:   责任编辑:   
邓启源


人物档案:邓启源,邵武市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名中医、福建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闽北名医,并获得邵武市科技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称号。

从医近七十载,深知内经之旨,精研金匮,伤寒、温病等,并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选方用药灵活并有独到之处。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妇科,对不孕症、不育症、甲肝、乙肝、疳积、肝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精神分裂症、癫痫、皮肤病等均有治疗经验。

引言

邵武市人民医院国医馆的诊室里,一位鹤发童颜的医生,正聚精会神地给病人诊脉。

他鬓发全白,脸色微红,盈盈的笑溢在脸上,里头穿一件素色的衣裳,外披一件白大褂,让人想起高原上头顶覆盖着白雪的青松。

他就是受邵武及周边各县患者敬重的邓启源主任医师,人们敬佩他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更多的是他高尚的人格。

立志从医

1933年3月,邵武东关一户邓姓人家,迎来了一个小男子汉,父母给他起名为“启源”。

这个出生于普通家庭的男孩,从小受着父母传统思想的教育与熏陶,形成了一种聪慧友善中又蕴含着倔强与担当的优良品质。故而,他无论读小学、中学,以至后来的悬壶济世,都是以优良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对雪莱的“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奉若神明,对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充满着仁爱之心。

邓启源从小就喜欢医生这个职业,特别是中医。病人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又摸摸右手脉,然后又看舌苔……最后,抓些草药就把病给治了。

幼小的他对这一切感到既好奇又不能理解。特别是他母亲临终前对他说过:“你长大后一定要为医,医可以济世防家。”虽然当时他并不一定明白,但母亲的遗训他始终记在心中。

到了17岁,他开始偷偷看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并萌发了立志从医的念头。虽然他不是中医药科班出身,也没有任何中医药背景,作为一个草根,他通过借阅名家医书阅读,函购医书,手抄笔录,掌握了一些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对于书中不明之处,年轻的启源经常向省名老中医李理官先生请教并拜他为师。他还不辞辛苦,常常跟从民间草药医生上山采药,将采集的草药收藏并用于实践。

20岁后,邓启源已经掌握了相应的中医药知识,在闲暇之余,他常常利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为亲戚或周围邻居看病,并有一定的成效。从此,找他看病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这为他立志学医,造福乡邻增添自信心。

成年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人民银行从事金融服务。从小深爱中医的他,非常不满意这份别人都羡慕的工作。他利用工作中的空闲时间刻苦钻研中医知识,坚持为周边群众看病。1960年经邵武卫生部门了解、观察和考核,他如愿调到邵武中医研究所任副所长从事自己喜爱的中医药科研与临床工作。1963年邵武中医研究所并入当时的邵武县医院,他担任了医院的中医科主任、副院长。

精勤不倦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临床经验积累才形成自家绝活儿。因此“师徒传承、祖传口授”成为几千年来中医传承的最大特点。

1964年,对他的从医生涯来说,是记忆深刻的。这一年,组织上选送他到福建中医学院进修正规中医药理论,圆了他学好中医的梦想。带着家人的期望,妻儿的不舍,他踏进了学校的门槛。正规化的学习让他如久旱逢甘露,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被他如饥似渴地吸收和消化。在校期间,他如鱼得水,拼命学习医学知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一年后,学成归来的他书写病历、分析病情、疾病诊断与处方用药等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并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有一次去参与会诊一名分娩后三天下肢不明原因肿大的产妇,该患者曾经延请了各科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当时他也找不到原因,于是就连夜查找医书,最后发现有书中记载醉鱼草可治疗此病。于是天刚亮他就上山采药,加水煮后将药汁浓熬让患者外涂大腿,用药后,肿大的腿就慢慢地消了肿,最后没花一分钱,就把病治好了。患者家属也非常高兴。那些参与治疗的医生也来询问是什么药这么神,他将方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大家。”

在他长年的临床实践中,这类的事例还有很多,也成功激发了他对“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坚定信仰。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20年过去了,儒雅洒脱的邓大夫步入了中年。对中医的挚爱和高尚的医德使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医。

博学经典

他是一位看准了事,就要把它干好、干到底的人。

1984年4月,时任中央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到邵武调研。1980年在县委召开的知识分子座谈会上,邓启源医生参照邵武周边县市的做法,提出创办邵武中医院的设想。1981年2月成立了邵武中医院筹建组,并由他担任组长,卫生局黄圣乾、蒋松庆任副组长。

经过多方筹措,邵武中医院门诊于1983年5月在大巷口落成开业,由他出任首任中医院院长。在任期间,他殚精竭虑,为中医院谋划长远发展。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87年3月,邵武中医院住院部在八一南路落成开业。经过多年的耕耘,邵武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院由创办初期的30名医务人员、几个普通中医科室,发展壮大成为拥有员工200余人,设有临床一二级科室、专科专病门诊、职能科、病区、老年病、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专科等门类齐全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在临床工作中,他手不释卷,即使年逾古稀,在工作之余,仍坚持每天学习。他不仅熟读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部经典,还精读了《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的中医药典籍。他常对学生说:“一个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学无止境,干医生这一行要活到老学到老,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名好中医不仅必须熟读经典,且要在临床上熟练运用经典。

“读书不敢有懈怠之暇,临症不敢有粗心之诊。”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医院办公室黄建英主任介绍:“邓老非常勤奋,写了很多中医学术论文,不仅编写了《百岭堂临症心悟》《百岭堂临症备案》《邓启源论医集》等十部中医著作,并校注了清代的《保赤指南车》,参著了《疑难奇证》《血证专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新进展》《百病临症指南》等中医药著作,到晚年还在为社会做贡献,我很佩服他。”

2015年,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医院特为他设立了邓启源国医馆工作室,并在医院精选了一批具有一定资质的中医传承人员梯队,采取“门诊、查房、学术讲座”三位一体的办法跟班学习,以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水平。

医者仁心

名医门前病人多。为了不让患者久等,他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医院,就像敬业的演员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使自己马上进入角色。

“我是外地的,就是冲着老中医来的。”来自光泽的小倪,自从找邓医师看病后,现在每周都来人民医院国医馆找邓老开药调理。

在同事眼中,他是这样一个人:善良、热情、周到、细致,对工作一丝不苟。该院的陈泽文院长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邓老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对病人很负责,医术上精益求精,从医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还一直坚持在医院的国医馆接诊病人。在他七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带教过的学生和进修医生就多达800人次,抢救危重病人达8000人次。”

据了解,邓老的患者遍及国内20余省及港澳同胞,有13200余人次通过信件或电话向他咨询、求诊。而他总是会为患者设身处地地考虑,答复从不过夜。他把“有一刻闲当勤尔业,无十分屈莫与人争”作为自己一生行医的座右铭。

王振武是一位长期腰肌劳损的烟草局职工,是他在诊病时认识的患者,30年来,两人建立了医患间深厚的友情。只要他腰疾复发,就会来找他诊治。有时王振武因腿脚不便,不能亲自到医院来,邓老就利用下班时间,把药品送到他家里,就这么坚持了许多年。直到2018年王振武去世后,他的孩子王忠清与他还像亲戚之间那样,经常联系并相互走动。

医者仁心,善意在先。他有着一颗善良之心和医者仁心,对患者如亲人,经常对贫困患者解囊相助。

有一位浙江患者,因久病来邵武向邓老求治。经过他两个月的精心诊治,患者久病大愈后,给他写了感谢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端庄胸腹满经纶,桃李成蹊杏林尊;求治接踵省内外,详诊细治貌言温。”这是对他70年行医生涯的一句最好评价。

坚守即是王道。在近70年的坚守中,他执着于自己的念想,让信仰建立在一个基本着落点上,由当初的“喜欢”到后来的“舍不得”。自在之为,一般人做不到,这就是修行。他是一位真正的仁医大家,更是一位有血有肉、令人可敬可佩的慈祥长者。

大医精诚堪称典范,德术双馨誉满杏林。正是因为他热爱这个行业,才会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留在时光的背后的,是他对职业的仰止和致意,也是造福一方患者的福音。(张威)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