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邵武已累计引进回归经济项目78个,实现总投资约41亿元,回归项目涵盖“一二三”产业,涉及领域逐步拓宽,回归经济已逐渐成为该市招商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头戏”。 “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近日,在水北镇二都村成片的瓜蒌大棚里,返乡创业的肖建军忙着给种植的瓜蒌搭建架子。 2003年,肖建军外出上海做建材生意,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怀着对一方故土的眷恋,今年初决定留在家乡发展农业。 “为村民做点事情,让他们有活干,不要外出打工。”肖建军谈起回归初衷时很简朴,在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下,简朴的想法变成更大的愿景。去年底,肖建军250亩的瓜蒌种植图景在这块他眷恋的故土上铺开。 “今年我们种了250亩,也就是想村里以后把种植瓜蒌作为产业化发展,鼓励村民一起来种植。”二都村党支部书记肖建春说,市里有好的返乡创业政策为乡贤回归搭建了施展能量的平台,同时,当地希望通过像肖建军这样的乡贤发挥引领作用,吸引更多在外乡贤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借助他们的人脉、资金、技术等优势,激发邵武发展新动能。 肖建军的回归创业是邵武市回归经济的一个缩影。 当前,邵武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发展等各方面多重政策与机遇叠加,人才回归成为当地发展翘首以盼的事。 当地政府坚持对标深圳先行示范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质”项目,完善亿元重点企业市领导挂点帮扶机制、重点项目全程联审联批、专人代办机制和“两单”平台、“随手拍”、大督查机制,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聚力打造高科技孵化和蓝领工人集聚洼地。此外,还大力推动人才振兴战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改善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为人才提供食、住、行全方位保障。为创业者给予创业补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采取各种形式鼓励、支持和服务青年创业;建立了更加完善、务实有效的引才留才育才机制。 在时代的感召和乡情的呼唤下,一批优秀乡贤回归家乡,扛起了振兴桑梓的时代重任。 在农业领域,黄勇军开发“樱花”产业,打造了大竹的“樱之云”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和大埠岗的“天苗樱花园”;周希希创办拿口凤冠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熊长华创办邵武云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老家桂林巫山开展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打造观光果园,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李维雪创办福建省合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山地种植薄壳山核桃;李长红创办邵武市长红中药材基地。 今年,南平市把回归经济作为“四大经济”之一打造,邵武同步将“回归经济”工作作为“六新驱动”之一重点推进。完善政策清单,建立乡贤数据库,优化营商环境……当地围绕串活“联”的纽带、用好“引”的平台、培强“育”的项目等目标,群策群力、精准发力、下大力气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和平镇倾心助力打造“4个1000亩”和2个500亩的5000亩示范基地土地已全部流转并播种到位,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桂林乡正围绕打造“回归示范乡”目标,积极策划8个村回归经济新项目,推进惠林村打造“大艾村”等工作。水北镇一都千亩回归园2500亩土地已流转到位,正有序播种。回归经济乡贤展示馆、回归文创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洪悦 刘建飞 朱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