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我和邵武共成长”征稿——香喷喷的馒头会说话

2019-07-31 16:06:36 来源:   责任编辑:   

□杨素梅


现在的我对40多年前的事能记得的着实不多了,但是作为邵武综合农场茅岗作业区出生长大的我,对馒头的的确确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邵武夏天总是很炎热,40多年前的夏天也不例外。而这酷暑难耐的七八月正是农场职工们最忙碌的时候。既要抢时间收割,又要抢时间播种。大人们管这叫“双抢”,也可以叫“夏收夏种”。每每此时,我们茅岗职工子弟中小学的师生们全部都要到田间地头去帮几天忙(采茶叶捡茶籽也是子弟学校常有的事)。

中学生在老师安排下收割稻子,小学生则在老师带领下拾捡田间遗漏的稻穗。同学们边追逐嬉戏,边四下拾捡稻穗。一点儿也没有大人“汗滴禾下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感觉。 

下午,阳光炙烤着大地,广阔的田野里找不到一棵可以乘凉的树,或是一片可以遮阳的屋顶。“日高人渴漫思茶”,但是大家更翘首以盼的是食堂里的馒头。三四点钟馒头送来了,不论老少,每人免费限领一个。烈日下喝着食堂里送来的甘草菊花茶,吃着大白馒头,巨大的幸福充满了我们小小的心房!

那时候馒头对每个小孩都充满着莫大的诱惑,简直就像现在孩子面对麦当劳、肯德基的诱惑一般。在当时农场职工吃的是自产粮,面粉作为北方作物,农场只能靠粮食部门统筹安排一些。所以这仅有的一些面粉,就只有在“双抢”这个特殊的时候才拿出来食用。

在七、八这两个月里,每天下午食堂都会供应馒头,但都是限购的,凭饭菜票大人可买两个、小孩一个。往往馒头还没有出笼,我们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已经排起长队,个个手里揣着饭菜票,拿着一个小盆子在窗口等候了。食堂的师傅们也都是绝对的铁面无私、公事公办,对每家的人口了如指掌,想多买一个馒头门都没有。

在我们都还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馒头、粮食、猪肉……都是按计划供应的。长大之后才知道那个年代叫做计划经济时期。

1980年春天,在茅岗茶厂职工商店边上,突然冒出了一间卖馒头的店铺。老板姓林,来自莆田(据说有中国生意人的地方就有莆田人,感觉真是这样),父子俩既是老板也是伙计。小铺打一开始生意就十分红火。作为省属企业,农场职工的工资相较于周边工人而言是比较高的,生意自然也就很好。

林家父子每日起早贪黑地忙碌着,铺子除了卖馒头,还有肉包和糖包,都很受大家欢迎,毕竟肉包、糖包在职工食堂里没有供应,我和小伙伴们上、放学时就时常去光顾。这时候与林家铺子紧邻的职工商店里也可以买到蛋糕、小酥饼一类小点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开始一点一点进入我们的生活。

大人们工作之余的活动也多了起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应接不暇,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多彩起来。

1982年,姐姐考上邵武技校,她的户口因此脱离农场,也就是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居民户口。从那时起,我们家就可以用姐姐每月28斤的粮券,到国有粮店买面粉了。

自打有了面粉,我们家的早餐就发生了变化。早点除了稀饭、盐水炒花生米,还有母亲做的小馒头或是面粉鸡蛋煎饼,这类早点家人们可以说是百吃不厌。

说起面粉和馒头,就想起母亲的同事老王。老王一家是山东人,没有面粉,不吃馒头,对这一家子人来说简直是食不知味。好在有个老乡在山口伐木场面粉供量大,于是老王就每月用自行车驼着50斤大米,到老乡那换50斤面粉回来。这样的“以物易物”一直持续到几年后,老王的女儿考上邵武技校才告一段落。

1984年,农场响应国家号召,施行农田承包到户,这样职工食堂也停办了。对我们这些孩童有着特别意义的馒头,也随之退出了我的生活,此后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白面馒头了。

又过了几年,茅岗茶厂和茅岗造纸厂也相继关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波澜不惊地过去,我和小伙伴们相继离家,四散求学工作。去了不少地方也看了不少风景,可是那一片片或青翠或金黄的稻田,还有那一年四季碧绿的梯田,始终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十多年来这片土地沉寂着,仿佛如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2003年它突然苏醒了——经省、市政府批准,这里成立了邵武经济开发区,经各方招商引资携手共建,王斌和杜氏集团等130多家企业相继在这里投资建厂。开发区逐渐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确定,由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十多年来不断地建设发展,如今的邵武经济开发区,除了成片的厂房,许多时尚现代的住宅区在悄然中拔地而起。近年来,张三丰大道的拓宽、数条便捷的公交线路、道路两边高耸的路灯和绿化带,已然将市中心与开发区连接成片。

大道两旁小到小吃店大到酒楼,各种商铺应接不暇,也有好几家馒头包子铺,生意都不如西点店火热。虽然如今吃馒头的人不多了,琳琅满目的蛋糕面包充斥着市场,但是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馒头永远不会退出国人的餐桌。

几天前,我又去了一趟经济开发区。眼前的景象,再次真真切切地告诉我,辉煌一时的综合农场茅岗作业区,现今已完完全全被繁荣富强的经济开发区取代。一股失落感顿时涌上我的心头,但是只持续了几分钟。毕竟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们,现在都住在宽敞明亮的小洋楼里,家家安居乐业,户户都有了私家车。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翻天巨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高兴呢?

前些日子看了王开岭所著的《古典之殇》,他在《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时代》一文里写到这么一段话:一个好的时代……会让每个做梦的人都有光明之感,会让美德和纯真不被嘲笑与辜负;会让命运不亏待那些劳苦,会像麦田那样承诺耕耘与收成、汗水和果实成正比。

我想我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里!(作者系退休人员)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