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廖俊波故事(四)母严子孝

2019-05-22 16:07:52 来源:   责任编辑:   

□古道  若文


和所有的孩子们一样,小俊波也十分爱听故事。作为管厝中心小学老师的母亲季平英,寓教于故事,给他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讲浦城当地历史上圣贤事迹。季老师有个朴素的想法,她不强求儿子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他先学会做人的道理,把这看作是将来走上社会的基础。她曾对同事说:“我在教育儿子勤读书的同时,更看重的是教育孩子要懂得,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悌,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操守。”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小俊波着迷,当地圣贤的道德轶事更让他敬慕效仿。当年朱熹的父亲入朝,将其寄居浦城自己老师萧顗处,开启了儒家思想的启蒙。八岁的朱熹学习《孝经》时,在书上题字:“不若是,非人也。”百善孝为先,不孝不是人。这类道德故事一直陪伴着小俊波的成长。

母亲还要他向身边好孩子学习,告诫他:“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谁玩在一起很重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落后。”廖俊波自己在后来回忆时深有体会地说:“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而且,小时候老一辈人讲的大道理很有益处,长大了以后才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长大后进入社会,少走一些弯路提供人生经验,老辈人的话虽然看似守旧落后,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深刻认识。对后辈而言是苦口良药,终身受用。”

廖俊波母亲季平英告诉笔者说:“严是爱,松是害。俊波从小就懂事听话,让做大人的省心不少。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小孩子,亦时常有犯错的地方,但我们对孩子的缺点绝不迁就姑息。”

季平英回忆往事,不无心疼地道:“记得这辈子有两次打儿子打的最狠:一次是俊波五岁时,与村上几个顽劣的孩子恶作剧,把小便齐齐地拉在村头人们淘米洗菜的小水池中,其中一个最顽劣的还把死青蛙丢入池中。有人把这事告到了家里,我知道后一时气急,随手拿起洗锅的竹刷在儿子的手背上扎,扎的他手背上都是血孔。事后带着他一起去清洗小泉池,并去村民家中一家家登门赔礼道歉,告诉他,‘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鸟鸦不同窝。’今后要跟品行好的人一起玩。”俊波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训斥。

“第二次是他九岁上三年级的时候,虽然他的学习成绩都排在学校的前一二名,但就是不肯好好练字,不肯下真功夫,字写得歪歪扭扭。一天,我终于发了火,放学后就在学校里让他跪扁担,那竹扁担看起来十分光滑,但接触的面很滑很小,跪在上面是很疼的,一般的孩子两三分钟就受不了,他跪了足足有二十多分钟,小脸痛的都扭曲了。但我忍住心疼不让他起来。同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平日里比较喜欢俊波这孩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向我求情,并说他负责今后教俊波练字,每天交一篇两百字的书法作业。她这才顺着台阶让儿子起来。至今回想起来,还在心疼儿子,觉得对他是太严厉了点。” 

所以,小俊波在乡邻们亦表现出同龄孩子少有具备的礼节,老的叫爷爷、奶奶,和父母年龄差不多的叫叔叔、阿姨,比自己大的叫哥哥、姐姐。他的言行举止让乡邻们看了都竖起大拇指,常把小俊波拿来当榜样教育自家的小孩。见了俊波父母的面,由衷地夸道:“三岁看大,你们家的俊波教育的真好,这孩子长大后肯定有出息。”

1981年,廖俊波考上了浦城县仙阳中学,是一名寄宿生。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闽北农村还是很贫困,寄宿生不仅没有国家补贴,还要交一笔不小的学杂费,寄宿生大多数是自带饭菜。班里有一个同学叫连孝荣,家庭十分贫困,每周所带的饭菜只有三天的量。所以连孝荣总是躲在无人处,只能精算着吃,每餐至多吃半饱。此事被细心的廖俊波发现了,从此,廖俊波每周就会从家里多带一些饭菜,悄悄地分给连孝荣。

几周之后,季平英发现儿子所带的食物比以前多了不少,觉得有些不正常。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下,廖俊波才道出了实情。

“关心同学是件好事啊,你不需要瞒着大人,下次你就多带点饭菜去。”季平英肯定了儿子的行为。

只是廖俊波的家境比连孝荣也好不了哪里去,懂事的廖俊波亦不好让母亲多为难,后来联合了几个家境稍好一点的同学,大家一起来帮助连孝荣。

还有一次,同学杨发宝刚到学校就不慎把钱丢了,这可是他一周的伙食钱呀,一整周,廖俊波就把自个的饭菜和他共同分吃了。

凡是学校分配的各项劳动任务,廖俊波出色完成的同时,常常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使得所在的班级成为一个先进集体。那时学生参加劳动是一门主课,学校在章家岭开辟了几十亩茶山,作为学生的劳动基地。廖俊波是班级劳动委员,每次劳动,他总是把自己的任务分的最多。有些同学看不过意也不服气,说别以为自己就显得比人家能干,要他把活匀出点来分给大家。廖俊波却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就别给我争了,这就是劳动委员的特权。”

有一次,天气酷热,劳动中有一个体弱的同学中暑昏倒了,廖俊波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放弃了中午的休息,顶着烈日,悄然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任务。在他的带头下,同学们都以劳动为光荣。每一次都能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