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中书第,古典之美与诗意民俗的记忆

2019-04-26 14:59:51 来源:   责任编辑:   

□ 张 威

前门
闺房
院子

  

  每一座城市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在历史进程中,曾发生过的史实,或隐藏于建筑、器物,或沉淀在泛黄的史籍。邵武作为闽北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先民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遗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古迹。其中,位于城区中心的五四路中段道佳巷3号,就有两幢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原为两幢并列四合院式民居。其中一幢是建于明晚期的“中书第”,为邵武邓姓知府所营造的私人宅第。另外一幢为清代民居。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由西、中、东三路组成。西路建筑为明代建筑,东路建筑为火灾后于清中期重建,中路建筑为晚近所建。如今这两座代表着邵武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民宅,被作为福建第一座以展出当地民俗的专业博物馆,并于1985年开馆,其第二期工程的明代馆于1997年投入使用。2001年,中书第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清浅,冥寂的小巷与繁华的街道相连。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巷子,是光影斑驳的由来处。清幽的意境,总会让我浮想联翩,脑海中涌现的是童年生活的场景。天很蓝,童年的纸飞机用力一掷,载着的梦,就落在小巷屋檐上。那些让你念念不忘的细枝末节,说来轻淡,听来忧伤。那些曾经缺失的月光,早已于数十年前抵达。而告白的煽情,就存放于童年的记忆,透过呼吸,与我为伍。

  跨进民俗馆的门槛,仿佛就迈进了铁城数千年的历史。在大门的底部,门墩是严肃的,稳稳地保持矜持,如一个厚重的词,风霜在寂冷长河里泛着斑驳的光。门楣上悬挂着书画家范曾题写的“邵武民俗馆”鎏金大字。清风吹拂着檐前的瓦当,如时光之鳞,那些翘檐的造型,独具匠心,你可从中读取它朴拙而又精致的手势,它们具备担当并应付风雪寒霜,带着显露无遗的鼎盛和几分纯朴与恬淡。

  中书第西路建筑为四进三开间,东西通面阔约17.6米,南北通进深约47.6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前院墙、雨坪、前堂、中堂、后堂与后楼(右侧带花园)。四周青砖匡斗墙围合,大门偏在东侧,两侧马头墙墀头突出。前院墙中部有砖雕的四柱三间三屋顶照壁。墙上有砖刻楷书“随天体认天理”六个大字,直观地展现出理学中“天理”的学说。我常想,古人何以用一道照壁来隔开时空?是来慰藉一颗静默的心,或是用来挡孤魂野鬼,抵御外来野风?还是遮挡外人的视线,让陌生之物在照壁之前 停留。这仿佛是一个谜语,蒙上神秘的外衣。而翻阅这雕刻精美的照壁,亦如同打开折合的诗句。一个不大的院子,四周被青灰色墙壁包围,在二门正面,有砖雕的四柱三间三屋顶的门楼。一句雕花的诗,守在门楣。伸手抚摩厚重的木门,一圈圈树木的年轮仍清晰可见。中间二柱减柱造落在门楣上,其上砖雕精美。前堂与中堂均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构造,纳光,通风。向上隆起的形态,是历史沉淀的语言。交木为井,绘以藻纹,层次不同,而高远深邃。而柱础用料硕大,古拙简洁,柱櫍还保留着明代明显的古风。一对八角形柱础的檐柱,精美的石雕,充分体现了明代府第民居构架的特点。

  一个地方的民俗,是一个城市留下的深浅辙印,是一座城市打开的扉页。在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的展厅中,按照五厅三楼三十六室的布展。其中堂是全宅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仪礼空间。这里全方位展示了邵武当地人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戏剧民歌、饮食、服饰等民俗文化。在这里陈列着的三十多尊明清人物蜡像,让我们真切看见了当年地方民俗文化的历史脉络。徐步走进民俗风情展示区,喜堂中央,摆放着一顶做工精致的大花轿,“吹鼓手”面带喜悦地吹奏迎亲曲,亲朋好友带着贺礼来贺喜。“洞房”中,羞涩的新娘和新郎依偎在一起,新郎的父母在一旁露出灿烂的笑容。节俗厅里展示的是节俗所用之器物和风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铁城的一个个生活场景。

  后堂为民间艺术展厅,四柱七檩的硬山顶,用飞翔的翅膀展开坚硬的线条。穿斗式木构架,叙述相遇的机缘。前出带卷棚轩的游廊,暨承载着岁月之重,也抒写着诗情画意。在匠人的注视中,前坡长后坡短,严丝合缝,以斜逸出的古色古香,去构架更精准的美。打开的时光密语,使质朴的气韵得到最大程度的外伸。遐想中,有那么一刻你会想和它亲切攀谈,从它的身体里,取出深浅不一的时光。在服饰展厅里,明清两代百姓穿戴的各种服装、鞋子、头饰,做工精巧,美仑美奂。在斑斓的色彩里,我相逢了纺织串成的玄密,在织物奇彩的光环下,镶满了想象的颗粒,那是千年文明的梦幻。这里有被誉为全国3地方戏曲“一枝花”的邵武三角戏。提线木偶、手掌傀儡,则用一幕幕真实的场景,生灵活现地带我们重新走进邵武民俗的风情画卷中。而被誉为传统民间舞蹈 “活化石”的傩舞,则用一个个夸张的面具,带着我们穿越闽越文化久远的历史。

  小天井与门廊、后堂之间,有自成的一个幽静的空间。后楼与花园相连,以前是内眷生活起居娱游的场所。从此处穿过窄窄的楼梯,在优雅清净的绣花楼上前,出檐栏杆下的花板,有透雕绣梅兰竹菊。室内陈设家具、琴棋书画,典雅而温馨。遥想当年,窗外草长莺飞,深闺大户里的小姐只能通过格子窗数细碎的雨滴,用清泠的琴声来表达内心的惆怅,把渴望自由和爱情的那种复杂心情放飞。而时光总是蹉跎,青灯常伴左右,深情总被湮没,那个时代爱情从来就是个缺希物,即使梦里缱绻如丝,却无力回天。而古戏台是民俗馆里的附属建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角戏偶尔会在这里出演。三角戏为邵武独特的地方剧种,与江西采茶戏渊源极深,戏中以小生、小丑、小旦三个角色为主,舞台调动以三个角度为准,故称三角戏,如今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三角戏老艺人回忆,邵武三角戏有100多本传统戏。主要剧目有《凤凰山》《青龙山》《断桥》等,皆为古代神话传说之精华。

  从中路一路折向东路展厅,这里的建筑分别由轿厅、前堂(带门楼)、中堂与后堂等组成,整体呈不规则形状,面阔前宽后窄。轿厅居中,天井分列两侧。当你用目光寻访,会唤醒虫鸣和花朵,落叶寂寥和潇潇秋雨。这里展示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所用的器物,有舂糍粑的石臼、防雨的蓑衣、翻地的铁犁、取暖的火笼、供奉的神龛……这些从民间收集来的器物俨然成为邵武民俗文化的“代言人”,让你可以追溯到时间的某一个节点。而前堂是进深2柱,穿斗减柱造型的建筑。斗拱在立柱与横梁交接处,旁逸斜出。中堂穿斗构架,进深六架,斗拱挑起檐桁,传承荷载,衍生繁荣。后堂则为两层楼杉木结构,采取插梁式木构架木,像蝶一样,从柱顶探出。在这里,古朴的屋瓦、简洁的院落、繁复的木雕、明快的天井,无不传承着邵武的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四柱三间三屋顶的砖雕门楼十分壮观,门楼上有朱熹手书的“文明气象”砖雕。各种花藻井纹,细节精细繁缛,与小天井侧面照墙砖雕连成一体,形成立体式牌楼的错觉。门楼上的砖雕有圆雕,浮雕,透雕,各种技巧,无不吐露一个个古典的春天。而瑞禽瑞兽、人物典故、花草鱼鸟,应有尽有,构图巧妙的是情投意合,体现了多而不乱的技艺水平,有着厚重的人文气息。

  在高处,俯瞰中书第,一刬青瓦一霭氤氲。曾经的青砖黑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一笔徽韵黑白成趣的意象里,那些高低错落,两叠式,三叠式,五叠式的马头墙,像一匹匹仰头嘶鸣的马,把呆板的墙体营造出繁复的美。从明朗素雅里,折射出层次分明的生活韵味。

  在道佳巷,中书第用它独有的灰色,展示了邵武明清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特点与发展脉络,为我们传递历史久远的回声。在青砖黑瓦的世界,它们用骨骼垒砌成墙,见证岁月变迁。

  (作者系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