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水北镇龙斗村,位于316国道沿线,跟离城区15公里,距离邵光高速公路互通口10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现有521户、2157人,其中党员82人。全村拥有林地面积8.7万亩,其中生态林2.1万亩,杉、松、杂用材林5.5万亩,经济林1000亩,竹林1万亩(人均4亩)。村党支部发挥林业大村、生态资源等优势,探索建立“林业经营分成”“资源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盘活”三种模式,促进村财增收。2017年村财收入102万元。 经营分成,增加收入。山多林多是龙斗村特色,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特别是受富屯溪阻隔,林业资源优势不能显现。1998年,316国道开通,纵贯龙斗境内,原先无法采伐的集体林瞬间被激活。该村抢抓机遇,因势利导,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把国道沿线难以管理的6000多亩接近主伐的集体林,以招标方式委托村民托管,签订合同,山林的经营和管护由托管人负责,到期主伐时每亩上交村集体3至4米的原木,其他既得利益由托管人受益。2003年,国家林改政策正式实施后,龙斗村迎来二次发展机遇。为避免出现村民交不起山价款现象,该村两委研究决定,将所有到期主伐的林地收回集体,由村集体造林抚育三年后,再无偿均山均权均利到组到户,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定,在保障林农利益的基础上,在间伐和主伐时各上交村集体1米原木。林业经营分成模式,让村民获利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爱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每年村集体经济还可增收近70万元。 入股分红,互利共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借助本村交通、区位和山水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镇村经多次调研,提出了打造316国道休闲观光旅游走廊的规划,并于2009年引进云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溪水漂流休闲度假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落户后,需征用林地200亩,每亩征地款9000元。如何利用好这笔钱,让它成为增收的活水源头,村企经过共同协商,并经村民代表和户代表会议同意,按照“资源入股、项目运作”方式,将征地款中的5000元补偿给群众,另外4000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费用,由企业每年按10%的利息进行分红,200亩80万元的入股费用每年可得固定利息8万元。同时,该村将云灵山溪水流域资源的河道同样参与入股,项目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由景区负责,村集体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入股分红,为该村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如今,村集体每年有20万至100万元的逐年递增的固定利益分红。 土地流转,利益共享。农田抛荒现象,在龙斗村同样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村集体曾将农田收回,租赁给村民种植水稻,可是租田耕种的村民并不多。为了盘活土地资源,该村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决定将林家山500亩耕地用来发展现代农业。经联系,2013年成功引进了福建邵武东源农业科技实业公司,将500亩农田租赁30年给企业,发展台湾有机水稻种植,打造闽台农业示范基地。公司每亩每年按250公斤干谷折成市场价支付村集体租金,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固定收入20多万元。土地成功流转,也让林家山村民从中获益, 龙斗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将土地租金用于全体村民的医保专项费用。林家山村民,每年的合作医疗费用不用掏一分钱,五保户的医疗费用也由村里实报实销。 村经济发展了,村集体富了,村民口袋鼓了……如今的龙斗村,产业发展迅速,有规模企业12家;新村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保障体系健全,全村100%参加新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