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头条新闻> > 正文

邵武龙斗村、尚读村、周源村调查与启示

2018-08-01 10:47:37 来源:   责任编辑: 东隅  

如何才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借助我市开展“调查研究月”契机,本人深入走访水北镇龙斗村、洪墩镇尚读村、沿山镇周源村,通过了解三个乡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历程,多方面进行对比,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三村”发展现状

龙斗村地处邵武市水北镇西部,富屯溪畔,距市区16公里,316国道、鹰夏线纵贯境内。村域面积68.43平方公里,15个村民小组,547户,人口2100多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4033亩,林地面积8.7万亩。多年来村财年收入保持在百万元以上,为邵武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第一强村。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126万元,主要有两块来源:一是林业经营分成。征收山价款和生态林监管收入,约100多万元;二是资源入股分红。探索实行“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模式,龙斗村以山水资源入股云灵山休闲旅游公司,2017年分红有18万元。龙斗村每年的村集体收入大多用于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发放村民福利,村强民富,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村”、省级生态村、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平市首批“四星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尚读村隶属邵武市洪墩镇,地处邵武边陲,与顺昌、将乐仅一山之隔,是个典型的三县市结合部。村域面积26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自然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786户,总人口3226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4530亩,山林面积3.7万亩。自2005年林改均山到户后,村集体坚持按采伐材积收缴山价款,保证村财有一块稳定的收入来源。2017年村集体收入约30多万元,其中林地收入约20多万元,烟叶返利10万元等,村集体经济能正常运转。

周源村隶属邵武市沿山镇,位于邵武南部,离邵武市区28公里,村域面积10.43平方公里,共有9个村民小组,24户,813人。全村耕地1500多亩,拥有山林面积5.5万亩,2017年周源村村集体收入6万多元,其中烟叶返利3万元,店面租金、入股电站收入2万多元等。周源村现还负债10余万元,每年正常开支要17万元,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二、“三村”发展历程及分析

龙斗村、尚读村、周源村三个同样拥有丰富山林资源的乡村,龙斗村、尚读村靠山吃山,村集体收入稳定,而周源村却成为“空壳村”“负债村”,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一)强村之路

多年来,龙斗村和尚读村集体平均收入分别在百万元和30多万元以上,不仅能满足村集体组织正常运转经费,还能用于村中各项公益性事业发展,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村主干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勇于担当。2008年林权改革时,龙斗村和尚读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较好地处理“统”与“分”的关系,将山林“均分到户”的同时,留有部分山林归村集体经营。制定村规民约,向林地使用者收取林地使用费作为村集体收入,长期坚持执行。近年来,有经济实力的龙斗村还探索建立“资源入股”“土地流转盘活”等模式,拓宽村财增收和农民致富渠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了,龙斗村和尚读村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村民福利都有了持续稳定的投入,真正做到了生态宜居、生活宽裕。

1.坚强过硬的村领导班子。多年来,龙斗村和尚读村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强,团结有战斗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都能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存私心,吃苦奉献,为民谋利。同时,能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大是大非面前党员带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坚持良好的工作机制。龙斗村和尚读村都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如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每天安排村干部值班,每周固定1-2天集中办公。龙斗村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月固定28日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在此之前,召开支委会、两委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村级重大事项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表决结果公开、实施情况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开展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妇联活动,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大家普遍认同的村规民约公约,提高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3.民主监督公开透明。两个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全方位接受群众的监督,发动村民们参与到村里大小事中来,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村民与村干部之间良性互动,村干部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的意见、看法,村民对村干部充分信任,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村里的决策在群众中能较快、较好地得到落实。

(二)从“明星村”到“软弱涣散村”的演变

上世纪90年代,坊间流传着“嫁女要嫁周源郎,有钱又有山”“砍不完的周源山”,由此可见,当时靠山吃山的周源村是非常富裕的,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才十几年,周源村变成“空壳村”,还负债累累,每年村集体收入微薄,连村干部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障。作为人口800多人、拥有5.5万亩山林资源的小村落,缘何会变为“空壳村”? 2008年林权改革后,周源村按照“均山到户”规定,将所有山林均分到村民手中,没留有集体林。长期以来,村两委班子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些村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敢担当,不作为、软作为;有的村干部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管理不规范,执行政策打折扣;个别村干部办事不公开,处事不公正,以权谋私,不能很好地自律;由于无法向村民征收林地使用费,又没有其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周源村逐渐陷入“抱着金饭碗却没饭吃”的尴尬境地。村集体经济的薄弱,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村里在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多年难有大的改善,村民看不到希望,对村班子没信心,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使村干部开展工作难上加难。这种现象,在我市不在少数,特别是金坑、桂林等乡镇的行政村,山林资源禀赋,上世纪90年代风光无限,没出几年,逐步沦落为“空壳村”“后进村”。

三、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几点思考

龙斗村、尚读村、周源村的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生动的乡村兴衰史,给我们带领许多启发,其中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没有必定的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村一策,分类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一轮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正在展开,是凝聚基层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机遇,要牢牢把握好选人用人导向,把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作为打牢振兴发展的组织基础。严格选拔标准,切实把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群众公认的优秀人员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把农村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农村干部岗位上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把群众力量汇聚到推动乡村振兴上来。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净化村级换届选举环境,确保村级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为维护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创造了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像龙斗村这样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水平再跟上,党组织一呼百应,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融洽。相反,像周源村这样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没有能力给群众办事,村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举步维艰。这样的村干部威信低、群众意见大,群众对其没有信心。显而易见,集体经济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党组织的威信和作用的发挥。在我市财政尚不能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实行兜底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全市林业用地土地总面积的81%,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俗话说:“靠山吃山”,因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市大多数农村集体组织未向村民征收林地使用费,造成村集体组织资产大量流失,只要按政策强力推进,解决好这一问题,维护村集体的既得利益,拥有林地的村集体都有稳定的村财收入来源,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与此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要在巩固提升,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对有村级集体经济,但经济实力较弱的一般村,要在拓宽渠道、扩张总量上求突破;对没有村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在选好路子、盘活资产、扶持培育上想办法。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通过产业振兴来提高乡村百姓收入。要因势利导培育和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破解用地瓶颈,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特别是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重点,争取足够的用地指标用于乡村建设。要在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确保各项配套资金的落实,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投入乡村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乡村建设中来。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自然之美,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文化优势,注重发掘各村不同的生态、人文等特色,培育个性之美,实现“一村一景”,每个村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韵味。如龙斗村今后的发展要融入水北“特色体育小镇”建设,高起点、高品位规划,打造成“高颜值”的花园乡村,争创五星级美丽乡村。尚读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台溪精舍、通判泉、尚读窑等遗址,古有理学大儒何兑、何镐父子,全村现有博士生12人,借助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以传承优秀文化为重点,打造成“有乡愁”的精神家园。  (蔡忠明)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