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头条新闻> > 正文

脚底有泥 振兴有路:拿口镇"乡村振兴"调研启示

2018-06-07 09:46:52 来源:   责任编辑: 东隅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结合市委、市政府“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拿口镇住村调研,从老典型加尚村到新经验固住村,从普通村界竹村到软弱涣散村山下村,7场座谈会,3个产业20余个项目,心沉一线,寻方问计,解剖麻雀,以小见大,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新路子。

  一

  加尚村以前是有名的告状村,村财赤字。2000年村班子换届,选出了致富能人唐春荣。2003年,集体林改,他细读深研,吃透政策,前瞻远望,没有一分了之,而是反复酝酿,条分缕析,6种途径,联动互管,村财和村民增收抓在手上,班子支持,百姓信任,村财收入全市第二,连续6届被选为村支书。

  一山之隔的山下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山林发包暗箱作业、抢山造林、山价欠收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村务乱如麻,官怕旧账,百姓怒气冲天,矛盾越积越深。

  启示:村支书是振兴之要,要选出政治明、腰杆硬、敢担当、处事公的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

  村书记是领头雁。“头雁勤,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惰,万里寒云雁阵迟”。乡村是我党最广泛的基层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垮,任何时候都不能弱,选准用好带头人至关重要。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乡村振兴是中央一号工程,政策性强,切忌“脚踩西瓜皮,滑到那算哪”。村书记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自觉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特别是要善于把握大势,研究政策,从政策上找出路、找方向,结合实际,用好用活,让振兴政策落地有声。 腰杆要硬,身板更直些。政策要落地,关键在执行。村书记要公道处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把尺子量到底,甚至敢于得罪一部分人。“办每一件村里的事情都不能有任何私心在里面”“村民的每一点利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自家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这些话,掷地有声!有了这样的当家人,老百姓就不可能不拥护,山价款征收、竹山责任制就不可能不落地。说的好,更要做的好。“要求班子怎么做好,我就怎么要求自己;要求班子不能做什么,我就带头不做什么。”村书记要有村书记的样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村书记还要长袖善舞,发挥班子的作用,核心抱团,构建堡垒。加尚村班子老中青三代,梯次结构,精气神足,战斗力高人一筹。

  二

  2017年,固住村4109亩毛竹山承包经营期限已到,如何经营好这片竹山,让民富的同时实现村强,成为摆在两委面前的话题。于是,“全民入股、合作经营、均权均利”村社一体经营模式在几度交锋中逐渐成型。首先是广泛宣传,一纸“七好八坏”宣传单,有理有据,让村民一目了然,利弊自明,迅速统一思想,推动合作经营。其次是严格程序,经过党支部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明确社员对象,明确合作方式,全村403户1201人占股份85%,村委会占股份15%,所获利润按入股数量进行分红,做到统一经营利益共享。三是强化经营管理。由村民推选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毛竹山日常管理和经营。由此,一方面解决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分山不均、界限纠纷、过路过桥、成本较高等历史难题问题;另一方面,毛竹山管理劳务工资可由本村村民赚取,村财收入较原来4109亩毛竹山征收每年6.5万元提高到每年13万元,实现山价款翻番。

  启示:产业是振兴之基,要立足禀赋,寻求新法,让资源变资产、资本变股金、农户变股东,培育“造血”功能。

  增收有路,看你怎么走?!无论怎么走,无论怎么变,只要产业符合实情,只要能让村财增收,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坚定的走。自己的骨头要会长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要做足山林这篇文章,尤其是当前农村劳动力外流、农田抛荒、均山到户山林无人看管等问题突出,顺应新形势就要有新办法,包括竹山经营如何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要最大限度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好全市村财收入偏低问题。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合作经营,盘活土地资源,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同时分享二、三产增值收益,培育新型的产业形态和职业农民。拿口镇率全省之先,编制第一个乡镇中草药发展规划,拟引进知名中药企业,探索解决大田经济、林下经济的销售瓶颈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产业振兴的光明前景。 要探索价值收益新模式。加尚村村财收入年均8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分配资金约500元,如今也难以腾出手脚做更多的公益事业,比如,村民呼吁强烈的加书公路,也只能呼吁上级救济。传统的均富共享模式,也呈现瓶颈状态。进入新时代,创业要有新思维,从开源节流,到走市场之路在服务新经济组织中增值收益,趟出壮大村财的新路子。

  三

  凤冠水稻种植合作社,深藏界竹村叶厝组,返乡创业大学生周希希等一群90后,扎根农村,从事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开发,借助农村电商,将云峰稻花米、稻花鱼、稻花蟹等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向市场。2017年成功举办首届邵武-凤冠“稻花鱼文旅节”。周希希们,充分依靠农村社会化服务,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生产是“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化农民雏形。

  在加尚村,两架农用无人机正在烟田上空盘旋,演练无人机喷洒农药操作技术。这些新农机手,是各农机合作社社员,是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人均月收入达8000元,成为“社会服务型”“蓝领农民”。拿口镇农田面积5.6万亩,留守劳动力仅3000多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现有注册合作社57家,家庭农场13家,其中农机合作社8家,创新成立新农联农业服务农民专业联合社,实现农机共享、科学调度、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4万多亩,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突破了“留守之困”“抛荒之困”,是我市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雏形。

  启示: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之本,要培育更多产业大户、返乡干才、家庭农场主、电商能人、专业能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意味着职业化“新农民”的诞生。这是一个懂科学、高素质、爱农村的群体。要通过服务农业、扶持农村、富裕农民,让农业经营者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多引导。要研究出台相应政策,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吸引鼓励在外乡贤、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工作者、离退休公职人员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农村,为农村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要多帮扶。要加大帮扶力度,对新型职业化农民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全力帮扶、支持,给予更多的资金、技术、培训帮扶,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化农民队伍。要多包容。新生事物化茧为蝶,蜕变伊始,必显柔弱,要多些鼓励、多些宽容,更好的呵护和培育,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

  映入眼帘的加尚村,生态自然保护完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沟壑垅畦平整有序,让人感受到勤劳朴素淳厚的民风,这是加尚淳朴民风多年的沉淀。反观一些地方,农村盖了不少新房子,新房旧屋错落堆叠,杂乱无章,有新房没有新貌。

  启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只盖新房子,还不是新农村。要建设宜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守住乡味,留住乡愁,奏响田园牧歌。

  乡村要成为希望之地,更成为文明、文化、文脉传承之地、向往之地。要建好新村。要高起点、高标准,及早规划,专业指导,科学布局,规划引领。振兴乡村,不是所有村都要振兴,要突出中心村,重点抓好文化独特、价值突显、可活化的村,推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依山傍水、景色如画、宜居宜业的新农村。要传承文脉。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加快实施古宅、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五古丰登”计划,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等开发保护,推动红色、古色、绿色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要涵养新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新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重新梳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摒弃陋习,树立标杆,让乡村成为家风家教文化传承之地。

(何光松)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