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人文邵武> > 正文

慈心善母 一家乐融融

2018-05-03 11:03:40 邓木华来源:   责任编辑: 亭子  

 刘秋兰的家离五四社区很近,她很乐意地在前面带路,亨太巷子口时,她看见社区宣传栏上被一些房产中介广告覆盖,便上前撕去广告,并自言自语地说“边上就是专门张贴广告地方,这些人怎么就看不到呢!”

 快到家门口,刘秋兰告诉笔者,小巷离学校近,常有学生把自行车停在巷子两侧,遇到下雨天,她总是劝告学生把车停到自家屋檐下,既不会淋湿车,还不会堵路。

 今年73岁的刘秋兰,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平时就在社区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但总能看到她乐呵呵的笑脸。她曾经义务照顾两个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长达12年,被推选为南平市孝老爱亲模范。

 热心公益的她能把孤寡老人当亲人照顾,和经历过苦难的父母对她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他们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说起父母的过去,刘秋兰声音哽咽,双眼通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父亲本姓吴,还在年幼时,她的爷爷就已去逝,便随改嫁的奶奶到刘家,体弱多病的父亲还要去乡下看鸭子,有着一手钓鳝鱼技术的父亲靠捕鳝鱼增加收入,供刘秋兰五个兄弟姐妹读书。尽管家庭很穷,但父亲经常教育她的兄弟姐妹,看到更穷苦的人要帮助,不能看不起别人。母亲是童养媳,八、九岁时就被奶奶要求学会做饭,因为年少、个头小要站着凳子煮饭,经常饭做得不合胃口,还要挨骂挨打。也正是从小受苦的母亲,特别吃苦耐劳,还乐于助人,当时在生产队,母亲既是妇女队长又是居民小组长,看到有些家庭没有饭吃,经常把家里的米送给更穷困的人。

 刘秋兰尽管文化不高,但受父母的影响,在敬老孝老、帮助邻里等方面,成为家庭、社区的好榜样。

 婆婆40岁时才生下刘秋兰丈夫,丈夫出生4个月公公就去逝。因为年轻时营养不足,婆婆年老后体弱多病,怕冷。在冬天早晨,刘秋兰在做早饭时,就把装好木炭的火笼送到婆婆房间,婆婆生病时悉心照顾,让她安享晚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998年“6·22”闽北特大洪灾,洪水破坏了城区供水系统,供水时断时续,因为家里装有水塔,乐善好施的刘秋兰总是热情招呼邻居到家中取水,孤寡老人邱爱凤就是其中一个。1999年春节期间,邱爱凤左脚摔伤后,不能走路。当年3月的一天,全市停水,想到邱爱凤可能没水用,刘秋兰便提了一桶水送到她家。在和邱爱凤聊天时,刘秋兰得知还有一名邻居童中一也是孤寡老人,需靠凳子辅助走路。

 当时,刘秋兰已是一个12口之家的家庭主妇,尽管家务很多,但她仍决定,尽自己所能照顾两名老人。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她给两位老人从买米买菜、洗刷、整理房屋、清扫卫生安排他们的生活起居,到帮助按摩、送医服药等护理全都是她一个人。刘秋兰自己生病住院,还安排好丈夫、子女照顾他们,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到两位老人去世。

 刘秋兰自已能做到孝敬老人,对子女也是这样要求的。小儿媳的父母生了三个女儿,又住在农村,上年纪后便选择到离女儿近的城里生活。当得知亲家想在外面租房子时,刘秋兰除了和儿子、儿媳商量,还主动劝亲家和儿子一起住。“既省去了房租,老人又有个照应。”刘秋兰家建有一幢四层半房子,下一层店面,三个儿子各住一层,夫妻俩住顶楼。平时,老俩口和儿子们各自生活,逢年过节四代人、包括小儿媳父母近20口人都和老俩口聚在一起,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上年纪的老头子身体不好,一年要往两三次院,在外面读书的孙子常打电话问长问短。”刘秋兰对孙子赞口不绝。

 慈心善母的刘秋兰,不仅传承父母敬老助人的美德,自己孝老敬老身体力行,收获了子辈、孙辈的孝敬,整个家庭和睦融洽。

  (“挖掘樵川文化,讲述通泰故事”征文 作者单位系市委报道组)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