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 人文邵武 > 正文

金坑流光碎影

2017-07-26 17:09:55 [authorFirst]来源: 马星辉  责任编辑:   

   2017年之十二,《 金坑流光碎影》发表于“八闽古城古村古镇丛书”,存谢!


探寻的脚步踏上了邵武金坑。坚实的土地上,远山传来了当年金坑妹子“送郎当红军”的山歌:“松明火把夜不眠,妹做布鞋到天明。针儿密来线儿长,知心话儿说不完。唱支山歌与哥听,当兵就要当红军……”

 

深情的歌声穿越了时光隧道,仿佛回到了令人心潮澎湃、战火纷飞的土地革命时期。往昔峥嵘岁月,今当缅怀先烈。八十年前,金坑有五十一位优秀儿女毅然参加红军,从这里踏上了建立红色政权,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道路。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竟没有一位能回到家乡,全部先后壮烈牺牲。

 

历史不能忘却,春天和冬天,温暖与严寒,都不能忘却。人类记忆如若丧失,便丧失了一切。想起当年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激情燃烧的岁月,对金坑这块红色土地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金坑的山水蕴藏着许许多多金戈铁马、雷霆万钧、撼人心魄、动人心弦的红色故事。空旷的乡间,风声凛凛,在提醒我坚信:这五十一位烈士的英魂始终没有离开这里!坚信他们存活在金坑的每一棵大树中、存活在每一块岩石中、存活在潺潺而流的金溪水中……


小巧玲珑的金坑地处闽浙赣三地边境,群山环绕,郁郁葱葱,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曾有人怨天尤人、扼腕叹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因为大山的阻隔,时代发展的步伐到达金坑时终是缓慢了许多。然而,正因为如此,被时尚遗忘的金坑却显得格外的安详、宁静与纯朴,幸运地保留了武夷山腹地较原始的生态环境,保留住了传统古村落的原始风貌。这里依然是远山近水,风景如画,空气清新,润人心肺,绝然是个逃离纷纷扬扬之尘扰,安逸浮躁、怡情悦性的好去处;是一个缅怀旧事,洗涤灵魂的圣洁净地。

 

忆当年红色岁月,朱德、彭德怀、项英、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至今在金坑依然可清晰地看到当年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央苏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以及红军桥、红军指挥所、弹孔墙、红军标语楼等众多红色革命遗迹。尤其是红军标语楼让人感到震撼,它完整清晰地保留了八十多年前署名为“红军护水”的十余条红军标语,内容十分丰富而有特色,弥足珍贵。

 

历史再往前追溯,翻开金坑厚重的时光页码,其辉煌文化悠久绵长,毫不逊色于它乡它处,翠绿葱郁的山水之间,流动着格外灵动的文脉。早在宋朝时金坑便始设乡制,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古道驿站、车马舟船,人来人往,日夜繁忙,故时人称为昼锦乡(即日夜繁华之地),元朝改称昼锦上乡,明代为昼锦上乡四十都。儒林郎第、文昌阁、大夫第、九级厅等明清古民居百余幢分布于老街两侧。文史专家在金坑考证明、清商贸历史,在下坊自然村查阅李氏宗谱时,发现金坑李氏属唐高祖李渊后裔,即李渊之子李元婴后代。宗谱载有李氏远祖存考、家族世系、历次修谱旧序、历代家族杰出人物传记等内容。追本溯源,金坑李氏在明朝初期,由南城迁至光泽,再迁至金坑,立户开籍,垦山耕田,繁衍生息。

 

不仅于此,金坑大常村还是太极一代宗师张三丰族人的祖居地,史料记载:张三丰祖先九龄公为广东曲江知县,隋末唐兴之时,群雄崛起,曲江一带失守,九龄公携家眷十三口、家兵十余人,盟结为骨肉兄弟,避居闽邵五台山(今邵武道峰山)。后来其中一脉迁至金坑大常村生息繁衍,至今已有近千年之历史。大常村清末第五修《张氏族谱》中一篇《子冲张公传》达千余言之多,详细地记载了张三丰的生平事迹。村中张氏祖庙那块“曲江之源”门匾,以及传说为张三丰与仙人对弈的黄蜡石棋盘至今完好无损。


秋雨不大不密不急,带来了舒爽的凉意,漫步在年代悠久的金坑老街上,怀旧思绪如同金溪水风吹波起,阵阵袭来。脚下深黄色的鹅卵石街面被雨水滋润后,尽情散发出岁月沧桑的味道与亮光。老街两旁的古建筑皆静静地伫立在细雨中沉思不语。民居里,却是庭院空落,房屋的主人都不知上哪里去了。偶见到有年老而佝偻的身影慢悠悠地出现在民居内外,脚步有些迟钝而缓慢,显得十分地无奈与孤独。我不禁有些扼腕叹息,端的如此一个环境优美、清新自然的安居民宅,却被人们如此轻易地冷落。


现实的情景有些让人无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凡事皆有利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世事怎能十全十美?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书中所言:“城中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真是一语中的,十分经典。只是让人担忧的是,传统古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的文化依托。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村落的消亡,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将失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反过来又会造成文化传承危机。


但我相信“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总有一天,“逃离”乡村的人们终会回归故里,不再远离。因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们来说,无论离乡的游子走多远,是一时的暂别,还是永久的逃离;无论在外面是发达,还是落魄;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一事无成;谁都难忘故土,难忘家乡。因为故土有太多太多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愁……离乡人无法逃脱“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这种刻骨铭心、牵肠挂肚的乡愁。乡愁是每个中国人心灵中最柔软的情结,也是最富生命力的恒久主题。哪怕是远在海外的华人侨胞,他们始终不忘自己是黑头发、黑眼珠、黄皮肤的中国人,是黄河的子孙、龙的传人。他们割不断漂泊异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绵绵深情。 


同理,金坑的游子们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金坑这块坚实的土地,这里不仅有着红色历史,有着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的风韵,还有金坑人的淳朴祖训与质朴情怀。

 

喝过金坑米酒的人都说香醇有劲,那是因为酒料的纯真与时间悠长的缘故;金坑古村充满魅力,那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天然本色。“百年孤独”成就了经典,将让世人刮目相看。金坑虽然寂寞沉潜得太久,但尘封的时光更使它的魅力与日俱增,如今该是“铅华洗尽露娇容”的时候了。

 

金坑,这是一方古老而有文化内涵的土地,是一块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土地,亦是一块年轻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处女地。莫道今日“养在深闺人不识”,他日必然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这里能够让你品味人生哲思,能为你释放人生压力,你可以傍于绿水小溪边,或歇于山下农舍旁,饮一碗当地养生擂茶、品一杯香浓米酒,听听当年红色根据地的故事,愈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