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邵武新闻网> 人文邵武 > 正文

好公仆廖俊波(三、四章)

2017-07-03 15:35:51 [authorFirst]来源: 马星辉 戴 健  责任编辑:   

第三章    最小的人  俯下身子

 

   1998年,廖俊波任邵武第一大镇——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在他走马上任之前,时任邵武市委书记的林小华找他谈了一次心,要求他到乡镇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对党忠诚;心中要有群众,造福一方;廉洁自律,做同事的楷模。还特别强调:“你是从市委办出去的,而且在我身边工作多年,不要认为有资本有特别关系。绝不能向我要钱,要项目,工作局面必须靠自己去打开,一切都要和其他人一样公平竞争,否则要你下去干什么?”

   响鼓不须重锤,廖俊波将林小华书记的话牢记于心,暗下决心:扎扎实实在拿口镇摸爬滚打,锐意进取。

   廖俊波此行是临危受命。当时闽北遭遇百年不遇的“6·22”特大洪灾,拿口镇是重灾之地,洪涝给拿口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田园淹没、基础设施被破坏,桥梁被冲垮、民房大量倒塌,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全镇有500多受灾户失去了安身之地。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洪灾过后的重建。廖俊波在上任的第一天,便下村入户,逐一到受灾户了解情况,很快就把受灾户走了个遍,了解到受灾的全面情况。

   位于富屯畔的庄上村受灾最为严重,灾后重建需要动用15亩的水田给受灾户新建住房,可是庄上村是有名的地少人多,缺的就是水田地。其它村都是按政策年限分田,可是在庄上村为了均衡村民的利益,每3年就一分,水田对庄上村民来说是极为珍贵的。现在要拿出来无偿给受灾户新建住房,那可就是拱手捐出自家的口粮呀!新房重建规划方案引起了一些群众的怨声载道和反对,坚决不肯免费拿出自家的水田。

   刚到任不久的廖俊波三天两头往庄上村跑,与村民推心置腹地谈天:“天灾人祸大家都不想,大家都是本村村民,受灾户本来就已经很困难了,再让他们拿钱买地,哪还有钱盖房呀?大家都熬一熬,还有一年多就可以重新分田了,当做善事帮帮乡里乡亲。”他以和蔼的语气,真诚的微笑,不断地给群众做工作,一次不通就两次,两次不通就三次,群众听着他真情流露、苦口婆心的劝说,看着他双眼布满血丝,嘴唇起泡的样子,最终被感动了,都同意让出了自家的水田。

   在灾后重建中,当受灾的困难户建房难以继续的时候,他会这家500元,那家600元进行支助。吴炳贤盖新房时腿被砸伤,请别人盖又没那么多钱,看着其他人加班加点的干,新房一天一天往上窜,心里急得不行。廖俊波下来了解情况时知道后,安慰他说:“你别着急,我想办法。”

   廖俊波走后,吴炳贤心想:人家一个镇长,受灾户那么多,事情那么忙,真会为我想办法吗?说说而已。出乎他意料,几天后廖俊波再次来到他的临时住所,帮他出钱请人代建房。

   到拿口镇两个月后,风里来雨里去,太阳晒黑了皮肤,操心竭虑憔悴了廖俊波的模样,当他走进邵武市政府招待所的时候,熟知他的服务员竟误认为是廖俊波的哥哥来了。

   一幢幢重建房拔地而起,一阵阵封顶的鞭炮响起,一碗碗米酒的醇香飘起……1999年春节,拿口镇500多户居民欢欢喜喜搬进新房过新年,庄上新村一栋栋别墅式新房格外醒目。

 

   到拿口不久,他发现一些初中毕业生没有上高中,因年纪小去打工都不能,在乡村到处溜达,无所事事。他主动找到镇党委书记熊贻荣,商量恢复拿口三中高中部。他认为孩子们上高中虽然不能人人考上大学,但是一定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举了个例子,高中毕业生到部队能考军校,初中毕业生却不能考,高中生在部队成才的空间就比初中生大。

   两人不谋而合,熊贻荣亦有此意。在他们的争取下,拿口三中高中部恢复了,邵武东部几个乡镇的初中毕生在外面到处溜达的身影几乎看不见了。

   三中高中部恢复了,提高教学质量极为关键,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办下的基础。镇里对取得好的教学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跟上营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镇里给毕业班的学生每人每天一个鸡蛋。

 

   要致富,先修路。廖俊波对关乎民生、群众生产的道路建设时刻放在心上。

   拿口镇朱坊片,人口1.3万,占全镇人口近一半。拿口通往朱坊的道里是沙石路面的,而且路面窄,晴天车一开过,尘土飞扬,刮沙尘暴一般;雨天路面坑坑洼洼,车一开过,浊水四溅,坐在里面就像坐旋转木马,群众早就盼着修一条水泥公路。经过廖俊协调、筹措资金,2001年拿朱公路硬化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竣工时几百名群众自发敲锣打鼓给镇政府送匾。

   拿朱公路硬化这一年的一天,廖俊波到加尚村慰问困难户,车行驶在泥泞的通往大炉际通组路上,十分颠簸,与廖俊波同乘一辆车的加尚村支部书记唐春荣感慨地说:“镇长,拿朱公路马上就要硬化起来了,这通往大炉际六公里的组道要是也能硬化起来,那才真正的能让加尚人民脱贫致富呀!”

   廖俊波沉默片刻说:“春荣,这是件好事,如果修好也是我们拿口镇乃至邵武市第一条通组公路,既然你有想法,我们就努力的去试一试。”筹划修建邵武第一条通组公路就这样开始了。

   修建公路首先需要规划和设计,廖俊波找到邵武市交通局,请求规划支持。半个月规划与设计就出来了,通组公路总长6公里,路宽3.5米,造价160万元。在还是万元户就值得羡慕的时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加尚村发动各界力量及挖掘村集体山林资源等能尽之力,筹措了近100万资金,还是有近60万元的资金缺口,着实难住了加尚村两委。 他们想取得镇里的资金支持,可是修建拿朱公路,镇里财政耗费巨大,向镇里要,会给吗?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镇上,没想到廖俊波一口答应了,让加尚村干部吃了定心丸。廖俊波领着唐春荣走遍镇里的各站所、村以及市里交通、农业、财政等涉农部门,一点一滴筹措资金,为修路添砖加瓦。廖俊波还带头捐款1000元。

   廖俊波一边帮助加尚村筹措资金,一边想着能否在成本上加以控制。他找到设计单位,优化了设计细节,节约了成本7万多元。

   在全体加尚村民的期待中,邵武第一条通组的水泥路于2002年底修好。竣工通车的那一天,村民请来了廖俊波剪彩,共同感受致富路通车的喜悦。

 

   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的物质保障,因此廖俊波不遗余力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1999年,拿口镇烟叶种植任务为5000亩,已落实近3000亩,还差2000余亩。廖俊波知道烟叶既是全镇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又是镇、村两级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落实好烟叶种植对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他亲自到200余户农户家中逐户走访,以拉家常的方式,不厌其烦地做农户的思想工作,从农户的角度出发,详细询问农户的困难及思想状况,为农户算经济收入账,为农户答疑解惑,慢慢打开农户的心结。他递烟给村民们吸,村民递过来的香烟他也自然而然地接过来,而且越是便宜的香烟,他抽的越是有滋有味。老百姓很注重实在,也很会观察细节,就凭着抽烟不嫌弃差的这一点,村民们与廖俊波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心也越靠越近。工作好做了,困难也就迎刃而解。农户拍着胸脯爽快地答应:“廖镇长没说的,你这还不都是为我们着想,就凭你的一片苦心,我们也要完成种烟的任务。”

   了解到张陈发、李赐贵、刘林水三户农户缺乏建烤烟房的资金,他为每户争取到2000元的扶助资金,确保了烤烟房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全镇终于顺利完成当年的烟叶种植任务。

 

   2000年夏天,廖俊波从农技站病虫测报得到情报:“拿口辖区将有大面积爆发稻瘿蚊病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给拿口3万多亩的水稻造成损害,甚至有可能绝收的严重后果。”得知这一情况,他心急如焚,连夜召开由全体干部以及农技人员参加的专题分析会。会上廖俊波正色道:“仓中有粮,心中不慌。此次虫害预报莫以为是夸大其词,极有可能造成早稻大面积的灾害。这是关乎百姓生命线的大事,绝不允许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与掉以轻心。”

   他带着全体农技人员沉到了田间地头,扎实准确地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他对农技站长刘国民说:“国民,你是科技专家,你在抓紧抓好拿口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工作的同时,近期要密切关注稻瘿蚊病的防治工作,如果水稻减产或绝收,拿口的老百姓没收入、没饭吃,那是我们严重的失职。”

   第二天下午,为实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稻瘿蚊病防治做到心中有数,酷热的中午,烈日炎炎,他带领16个村书记、主任赶赴当时病虫害测报点——界竹村严坊,召开现场会,听取农技员的技术讲解与分析,让大家仔细认真地察看、全神贯注的剥查、对病株稻丛稻瘿蚊的虫口密度、病虫生育期及有可能爆发的高峰期,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适时开展科学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之后,全镇的干部、技术人员下到田头,对虫害严重的地块进行防治,严防死守,一场有可能大面积爆发的水稻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控。这次虫害来势凶猛,席卷了邵东一带地方,所幸廖俊波未雨绸缪,预防措施及时到位,有效地避免了农民们的损失。

 

   廖俊波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抓经济发展具有前瞻性。为了改变拿口依靠烟叶税收度日的状况,优化税收结构,他开始着手第一个在乡镇打造工业园区。有人疑问,在拿口建工业园区困难重重,地偏人稀,即使建设成了,会有企业入驻吗?对此,廖俊波在释疑解惑的同时,更多的是坚定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之中。

   在征用国道边下村茶果场柑橘园土地时,工作组遇到了征地方案不统一问题,阻力重重。他不论晴天或雨天,几乎每天晚上都亲自到农户家中走访做工作,只为与村民们共同商量、制定出一份公平、可行的征地分配方案。在他反复与村民的推敲下,终于确定了一个让老下村与新下村所有农户都满意的安置费及农田分配方案。占地600亩的拿口工业园区,按“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规范化”的标准建起来了。时至今日,下村遇征地问题依然延用这个分配方案,下村的老百姓们对这个像农民一样的镇长无不竖起大拇指。

   家无梧桐树,难引凤凰来。要让外面的企业入驻拿口工业园区,当然不是一件易事。廖俊波对手下干部说:“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守株待兔更不可取,天道酬勤,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要走出去,把财神爷请进来。”

   廖俊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他亲自挂帅赴浙江、福州等地拜访客商,酝酿引进项目。每见到一个客商他都会真诚地邀请人家到拿口看一看,实地考察拿口“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的良好环境。在他的真诚和执着感染下,一家家企业在拿工业园相继落户。

 

   廖俊波善于抓商机,当他听说“兴达竹业”要重新选址的信息,便立即给该企业吴敏达老总发去了邀请函,请他来邵武拿口看看,并亲自打电话给对方,说不想在拿口镇建厂没关系,来拿口镇玩玩也无妨。吴敏达感受到廖俊波的诚意,和再三的邀请,终于答应前来走一走。那天当他的车缓缓开进宾馆正门口时,便看见廖俊波带着镇上的几位干部已经在门口等候了,顿时心里一热,有了好感。

   到了拿口镇,廖俊波拿出拿口工业平台规划图对吴敏达:“如果你来我们这儿建厂,这里的地,你随意挑,我们绝对给你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离开拿口镇时,吴敏达始终没有当场拍板落户拿口,因为实际上他心中已另有归属,他发展的蓝图不在邵武这块地方。此次前来,很大的因素是廖俊波的盛情难却。吴敏达回去后,廖俊波又给他通了几次电话,一次比一次诚心诚意,而且每一次都很有针对性地说出吴敏达的感受和顾虑,甚至可以说十分地透彻。在廖俊波真诚和“硬磨”下,吴敏达终于正式与拿口镇签约,落地拿口工业园区。事后,吴敏达佩服地说:“知我者廖镇长也,被他抓住了想跑都跑不掉。”

 

   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拿口工业园区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家,工业税收实现连年翻番,并成为闽北首个由乡镇独立开发的乡镇级工业园区。

   “肝胆做事,清白做人”,是廖俊波常说的一句话。镇里每年都有各种建设项目,为了确保质量都要派工作人员去监工。每一次,他都要把接受任务的工作人员叫到办公室打“预防针”。2001年,廖俊波把张明春叫到办公室,微笑着说:“明春,肖坊村的农田设施建设项目马上要开工了,这是一个大工程,你去监工一定记住打铁需自身硬这句话,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绝对不能接受工程队的任何送礼和请吃,发现问题必须责成施工单位整改,解决不了的及时向我反应,一定要确保该项民生工程的高质量,不能辜负组织上对你的信任!”张明春把他的话牢记在心,到位后每天尽心尽职到现场督查,确保排灌沟渠保质保量完成修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廖俊波汇报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情况,。

   张明春说:“廖俊波要求别人打铁需要自身硬,他自己也是严格遵守,说到做到,一点也不含糊。有一次,我跟随他到福州出差,晚上逛商店时他看中一条裙子,决定买下送给妻子林莉。这几年我与他相处的像朋友关系,而且很感激他对我的关心,于是抢上前要替他付帐,廖俊波见了坚决不肯,正色道:‘这是我买给林莉的礼物,必须用我的钱买才显得真诚,你就不要给我争了!’”

   张明春听了当时有些不悦,觉得廖俊波有些不近人情。

   回到宾馆房间,廖俊波察觉到张明春的情绪,微笑着却又不失严肃地对张明春说:“明春啊,不是我不善解人意,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但你要记住公是公,私是私,不能混为一谈。花自己的钱可以大方,花公家的钱一定要小气。”

   张明春听了委屈道:“廖书记,我没想用公家的钱买,是用我自己的钱买送给林老师,表达一点你平日里对我关心的心意。”

   廖俊波笑道:“心意我领了,但用你自己的钱也不妥,你我现在是上下级关系,若被人知道了难道不会产生误解吗?再说这个口子不能开,对大家来说都好。说你聪明有时也会犯糊涂。”

   听了这番话,张明春悟过理来,心服口服,再想想廖俊波的一贯作风与坚守的原则,更是没话说。廖俊波别说公款私用,哪怕是明正言顺,合情合理的公款开支也舍不得乱花一分。就拿出差来说,都是与部下同住一间房,有时一个人到福州出差住在邵武市驻榕办,硬要挤到驻榕办刘主任那儿与他同住,说他房大有两张床,既不浪费资源,熟悉的哥们又可以谈心。实际上还不是为了替公家省钱。

   然而,他花起自己的钱却慷慨大方。可以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受灾户建房、捐助修路,可以热心捐资助学,帮助病患家庭。家住朱坊村四组的陈艳,家庭经济条件差,母亲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哥哥还在上大学,全家人的生活、学习支出,全靠父亲一个人种田的收入支撑。当陈艳收到泉州经贸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她犯了愁,因为高额的学费犹如一头拦路虎,挡住她继续完成学业的梦想。

   廖俊波到朱坊村开展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了陈艳的困难情况后心情很沉重,他决定帮忙陈艳圆上读书之梦。他做陈艳父母的工作:“再苦再穷也不能耽误子女的学业,正因为我们穷,就更需要学习文化知识,用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同时,廖俊波决定每学期拿出2200元资助陈艳上学读书,直至她完成中专学业。如今的陈艳在泉州市工作,并且已经成了家,有了稳定而幸福的生活。陈艳一谈到廖俊波总是满怀深情地说:“廖俊波是人民的好镇长,遇到这样的领导是我的福气,他给予我生命的转折点,改变了我的命运。”

   拿口镇纪委书记余道宗的女儿突发脑部疾病,在省立医院住院,急需一大笔钱做手术。由于病情较为复杂,住院耗时费力,而余道宗家庭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时任镇党委书记的廖俊波知道后带头发起捐款,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干部,受到廖书记的感染,纷纷慷慨解囊,筹集善款24000元。之后,廖俊波还专程到省立医院看望余道宗的女儿,又送去1500元的慰问金并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战胜病魔。2004年,余道宗的女儿病愈出院,考取了福建农林大学。调任邵武市副市长的廖俊波得知此消息非常高兴,又拿出600元礼金聊表心意,勉励她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2003年12月的一天,肖坊村一村民因炼山造林不慎“走火”,拿口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各村、站所几百号人进山扑救、开拦火路。 但因天干物燥、风力大,火势还是迅速漫延进了拿口镇境内最高山——龙山。

   龙山,山高坡陡、到处是松散的崖石,而且植被是以马尾松为主的混交林,地面腐质层厚,一旦着火就很难扑灭。由于物燥,一次次眼看要把山火扑灭了,松枝、“松光火球”被一阵风吹起,四处飞滚,火又重新复燃起来。从扑火队伍进入龙山起,廖俊波就在一线指挥扑救,己经两天两夜了。人们疲惫不堪,冲上前是高达上千度灼烧脸面的熊熊大火,只好退下来暂歇。时值隆冬严寒,火场又远离乡村,后勤无法送到热食,扑火队员只能拿冷馒头加冰冷的矿泉水将就,这让他们处在冰火两重天的世界里。为了能喝到一口热水,廖俊波和其他扑火队员一样,把整瓶矿泉水放入火堆瞬间加热,再吃一口冷干粮…… 

   到了第四天下午,火势才有所减轻。但廖俊波不敢掉以轻心,登到一高处四下里巡视,他发现在与建阳交界处有浓烟升起。当即把唐春荣叫来:“火头可能会烧到你们村与建阳市书坊乡饶坝村交界处,你立即抽调一些当地的人员,从市里来支援灭火的干部不要叫,他们地形不熟,跟我赶往交界处,我们要劈开一条防火路,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大火烧过市界。”

   当廖俊波带着几十名干部群众赶到与建阳书坊交界的大炉际、八石际时,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山顶的烈火已在熊熊燃烧,不时发出巨烈的爆破声,廖俊波与众人顾不上喘口气,立即投入了战斗。突然间,山顶上一个硕大的“松光火球”从陡峭的悬崖上飞滚而下,瞬间就要砸中不知情的廖俊波。两米开外的唐春荣见看见了不由大惊,一边高喊:“廖书记快躲!”同时,一个大步冲向上前去,猛力将廖俊波推开。从地上爬起的廖俊波,庆幸地说:“好险!好险!”

   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终于在天黑之前,沿着山势劈开了一条长50多米、宽10多米的防火路,暂时解除了火势漫往建阳的险情。

   此时大家已筋疲力尽,皆瘫倒在地。休息了一阵子,廖俊波下令道:“春荣,留下十个人值守,其他村民趁天未全黑赶紧下山,大家都饿了,下山一定注意安全。”

   入夜,山里的气温骤然下降,留下的值守人员和廖俊波都冷得直打哆嗦,还好镇里派人送来干粮与军大衣。夜里,值守人员轮流巡查火路,偶尔在篝火边打盹。天渐渐亮了,烧了五天四夜的山火也终于熄灭了。 

 

   拿口镇的干部们回忆说:“廖书记是一个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他在拿口镇是最高领导,但从来不摆架子,他能弯下腰和我们共处。”   

   确是如此,廖俊波不但自己好学,也善于鼓励别人学习,共同进步。他刚到拿口的时候,发现很多镇干部不会使用电脑,但却把业余时间大把地浪费在一些不良的习惯消遣上。他就把镇里的电脑室向全体工作人员开放,有时晚上还会到电脑室指导大家学电脑。对大家坦诚道:“我也爱玩,不反对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但是玩物丧志这话不无道理,我们有很多坏习惯,如打牌,喝酒,大家也知道这样的习惯不好,但是为什么不愿意改变一下呢?中国有句古话说‘艺多不压身’,将来很快就要实行无纸办公,不会使用电脑怎么行?什么叫与时俱进,这就是具体的表现。”

   众人听了觉得有理,有所启迪,有所触动,开始把业余时间用在了阅读书籍以及电脑的学习上。廖俊波看到有的人在初学时手足无措,产生畏难情绪。他便笑呵呵地说:“哈哈,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学习本领是要付出辛劳的。不过,这里面有好玩的游戏,要不你从玩游戏开始学。”还别说,廖俊波这方法还真灵,不少人由此对电脑产生了兴趣,从一个电脑门外汉成为了熟练的电脑操作手。

 

   回到家中,廖俊波有空就会打开唱机,静静地欣赏经典的交响乐。在他购买的唱片中有贝多芬的《命运》、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等,在交响乐中,他感受到世间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的东西,心怀的格调日渐升华。

   女儿质琪是廖俊波最爱的一首交响曲,他爱看女儿从小扎着小辫子,额前有刘海儿的样子。春天会带她到郊外抓蝴蝶;夏天带她到河边数星星;秋天牵着她的小手走在满是落叶的鹅卵石路上;冬天带她去赏雪景、跟她打雪仗。有时还喜欢惹她生气,看她撇着嘴生气的样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受家庭与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单纯洁净的幼儿园里,幼稚的小朋友会聊起自己爸爸是做什么的。有个小朋友说:“廖质琪,我爸爸说你爸爸是拿口镇官最大的人?”放学回到家,女儿歪起个头仰着脸就问他:“爸爸,同学说你是拿口镇官最大的人,最能保护琪琪。”廖俊波听了不由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继而笑着认真地对女儿说道:“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民服务的。比谁爸爸官大,不好!咱们要比谁听老师的话,谁更爱劳动更爱学习。好么?”他不想女儿从小就有这种不好的想法。他也绝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偏宠女儿,至少将来对她的成长、对她走上社会没有一点益处。但是他同许多父亲的想法一样,父亲是女儿未嫁前的港湾,是女儿的开心果与保护神,他要尽力让女儿的每个梦都是甜甜的。

   有一次他下村走访,临近中午吃饭的时候,在一丛野花间,看见几只蜜蜂在采蜜,他欣喜逾常,连忙端着摄像机悄悄靠近,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时为酷夏,大中午的阳光灼背烧顶,他头顶烈日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从不同角度拍摄。一起来的同事见他饭也不吃,一拍就是近半个钟头,弄得汗流满面。便摇了摇头,拿了把伞欲为他遮阳,他见了急得瞪眼摆手,示意不要过去。待拍摄结束了,他才笑眯眯地对同事说:“谢谢你的好意!但你一过来撑伞,不把蜜蜂赶跑才怪呢。我家丫头她最喜欢大自然里的故事了。”

 

   2002年8月,廖俊波从拿口镇回到邵武市政府工作,被任命为副市长。作为一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在如何进一步推动精细化工建设上,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专业化产业平台的概念,并积极推动落实。在吴家塘建起了占地26平方公里的省级循环经济园区,规模工业产值三年翻了近一番。

   在化解原国有企业不良债务中,他敢于担当,化解不良债务1.3亿元。他还为13家担保企业解除了债务链,让企业轻装发展;盘活近200亩工业用地,并解决了邵武棉纺厂、灯芯绒厂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为邵武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从拿口镇党委书记升职为邵武市副市长,职务变了,地位升了,但廖俊波弯下腰与同志们相处的姿势没变,俯下身子干事业的姿势没变;创业的激情依然旺盛,他初心依旧,行走在路上。有人对他或是赞许或是恭维地说道:“你又站在了一个高处上。“

   清醒的廖俊波自己则认为:“只是平台大了而已,人生中根本就没有什么高处与低处,只是一个不断追求和攀登的过程。”

 

 

第四章   三无干部  俊波速度 

 

   2007年10月,廖俊波任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在浦城县仙阳镇境内,有仙霞和荣华两座景色绝美的山。仙霞山是闽浙两省的界山,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而名世;荣华山早在宋代就被道家视为风水宝地。古人将山冠名荣华,原本希望这脉青山生机勃勃、繁华秀美,谁料这一愿景却空浮了千年,直到2007年才见到“荣华”的曙光。

   这年,南平市确定在浦城荣华山脚下创立“荣华山产业组团”,作为南平市更好对接“长三角”,尤其是浙江产业转移平台,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平台。廖俊波又被委以重任,兼职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带着向市里借的2000万元启动资金,立马赴浦城县负责筹建工作。初时一起赴任的只有副主任刘晖明和司机,后来又从浦城县机关抽调几个工作人员,一共八个人就开始拓建荣华山产业组团。租用的办公地点是南浦街道里塘村废弃的旧村部,一个老鼠横行、蚊蝇肆虐的地方。

 

   荣华山产业组团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一期计划开发建设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型轻纺、绿色食品、机械制造三大产业。产业组团选址荣华山,透着南平决策者们“向山要地”的智慧。在荣华山下广阔范围内,绝大多数是低丘缓坡地。而这个地形条件恰恰便于土地平整,能以高速度低成本形成规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荣华山组团成立之初,廖俊波面对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包群,心生喜悦,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但细究之下,却没有一个山包是属于组团的,他必须和浦城县委、县政府沟通,协调征地拆迁再说。然而,组团范围内的用地实际是一张空文,所有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都不符合《浦城县1996至201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且当时浦城县有一些人对南平市荣华山组团有看法,认为这是“老子”占“儿子”的便宜,必然影响了当地的自身发展。但凡涉及到荣华山组团的事,当地人不冷不热,打起了“太极拳”。现实的人为推诿与一些过时的条条框框,无疑成了荣华山组团建设快速推进的瓶颈。

   对此,一贯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追求办事速度效率的廖俊波心急如焚,十分窝火,真有些拔剑茫然四顾,有劲使不上的难受。在开始的时候,廖俊波难免产生了禁不住的烦躁和生气,他极想拍案而起,对那些扯皮、不干事,甚至有意刁难的人与事发火怒斥。

   但对登过险山砍大柴的“樵夫”廖俊波来说,山高路险难不住他,像扬子荣所唱那样:“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他是一个有智慧有胸襟的人,在困惑的时候能够冷静地停下来,平抑情绪,梳理思绪,驱走迷茫后再上路。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在提醒他,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发火发脾气于事无补,要尽量踏实而务实地处理问题,要心胸开阔、以干得助,取得人们的最大理解与支持。

   一旦思路清晰后,便有了相应的对策。他当即赶往福州到省国土资源厅协调用地工作,不巧的是省厅领导出差了,一等得几天。于是他立即修改行程,先赶往上海招商,回头再办此事。在上海,他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几家公司,认真推介荣华山产业组团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两天后,得知省国土厅领导回到了福州,他又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连夜赶回福州。在他艰苦卓绝、行之有效的努力下,省国土资源厅同意了对荣华山组团近期的规划用地进行重新布局,给予荣华山组团每年1000亩的用地规划指标。最难办的事终于得到了解决,廖俊波高兴异常,对司机林军说:“走,今晚到老地方吃大餐去。”

   林军心里明白,领导指的又是那家东北饺子店。

   “是,就是去那家饺子店。”

   廖俊波点了一大碗水饺,特意加了一个猪心炖罐犒劳自己与司机,生活简朴的他牢牢记住当年母亲的教诲:人,由勤俭进奢侈易,由奢侈入俭难。

 

   荣华山组团之一的轻纺园,原本用地指标为1000亩,但浙江的客商找到廖俊波,向他提出了1800亩土地的需求,并详细列出了增加800亩土地的使用说明。这是客商合情合理的要求,廖俊波听完后二话没说,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他一次又一次地跑福州,进省国土资源厅,与省厅的农转处、规划处反复协调。经过近两个月的奔波,终于为浙江客商争取到了指标,1800亩的用地全部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浙江客商非常惊讶,没料到廖俊波办事效率是如此之高。对此,客商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与配合,使得轻纺园项目顺利落地。

    怎样规划荣华山产业组团蓝图,关系到组团能否持续发展壮大。对此,廖俊波提出了50年基础设施不过时的理念,他认为:荣华山组团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大气超前的原则,这样才能吸引企业入驻,才能带动组团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廖俊波提出园区中的主干道设计必须宽达60米。

   有人反对说,不需要这么宽,这么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廖俊波说:“现在看,建60米宽的主干道投资是比较大,但一定要考虑到组团今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行驶容量,就无法保证交通的顺畅,持续地吸引企业入驻。到那时再扩建改造,需要投入的资金要比现在投入要多的多。”

   廖俊波大手笔的同时又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小气鬼”。一次,在进行组团启动区排水工程的规划时,工程方报价是1300万元,并对廖俊波诉苦说:“这已经是无法再低的亏本生意了。”

   廖俊波听了笑而不答,尔后亲自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对原先规划进行了优化,工程的最终价格也由原来的1300万元降至1100万元。当然,节省资金的前提是:本着50年不过时的理念,各项基础设施都是按照高标准进行设计的。

 

   就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工作紧张而有序进行的一天,工地上忽然间人群聚集,吵嚷声压倒了施工的机器轰鸣声。原来是附近的村民们担心工业企业入驻荣华山后,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影响他们的生活,便结伙前来阻止施工队施工。廖俊波获悉消息后,立即火速赶到施工现场,调解突发事件。

   “你们当官的只为自己的政绩,不管我们村民的死活,那么多工厂建起来肯定有污染,叫我们怎么生活?”

   “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你们能不能不来打扰我们……”村民们的情绪激动,声音非常大,说的话非常刺耳难听。

   廖俊波笑眯眯的向村民们打着招呼,掏出口袋里的香烟,挨个地递上一支烟,赔着笑脸说:“乡亲们!大家有话慢慢话,不要气大伤身嘛。”

   “抽就抽,不抽白不抽!”

   “你把这里的说话有用的领导叫出来,装客套没用,我们不吃这一套!”人群有人在高声地嚷道。

   “我就是这里的领导,叫廖俊波。而且保证能够说话有用。有什么事咱们先消消气再说,我指定认真听着。”廖俊波依然笑眯眯地,边说边给身边的一个村民点上香烟,神情举止自然,不弯腰亦无讨好之态,言行就像平日里熟人间有了一点小误会。

   很奇怪,适才充满火药味的紧张气氛,被廖俊波的一句“我说话有用”和一个亲切的点烟动作给缓和了。尤其是廖俊波脸上特有的那一种真诚微笑,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村民们的距离。接着,廖俊波把村民们请到当时十分简易的会客室,叫手下泡上热茶水,坐定后详细给村民们介绍组团情况,入驻企业的规模与性质,以及对浦城、对周围的村民带来什么样的种种益处,尤其是认真地阐述了组团将如何高标准严求地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如何处理污染物……

   原本准备闹事的村民们逐渐消除了疑虑,消除了怒气,打道回家。他们被廖俊波说服了,更准确地说,是被廖俊波这个言语间处处散发着善良而真诚的人所征服了。

 

   有人说,廖俊波有一种魔力,能够化解一般人做不到的人事。其实他并非是有什么魔力,而是有一种人格魅力。魔力说的有些神化,这非凡人所能修炼而拥有。而魅力可以通过来自身的修养与组织上的培养而成。廖俊波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就如同他的微笑一样,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待见。有生活阅历、识人经的人都知道,大凡爱微笑的人开朗,重感情,爱微笑的人不记仇,生气的小事很快就会忘记,爱微笑的人善于感恩,别人对自己的好会铭记于心,有恩必报。按老百姓的说法,廖俊波是一个厚爱、厚德、厚善,心中有百姓、有爱心的好人,用党内的话说,他是一个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他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你的心里去,以柔克刚,化解难题。能做到这一点,更因为廖俊波比谁都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下午,廖俊波又带着工作人员分头到周边村子入户解释,进一步消除村民心里的疑虑和不安,终赢得了村民们的支持。此后,荣华山产业组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事后,廖俊波总结经验时对组团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对此,大多数人赞同廖俊波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式方法,但也有人认为像荣华山组团这样的事是合理合法的事,是符合政策光明正大的事,没有必要太示弱。对后一种看法,廖俊波说:“向百姓示弱没什么不好,它对解决问题有利。示弱其实很简单也不难,在关键时听从老百姓的意见与要求,关注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有安全感,何乐而不为呢?示弱不是妥协,是更快达到目标,我们要学会示弱,做熟透稻谷。强势,不管出发点是不是好的,定会给群众造成伤害,这种伤害有时几乎无法挽回。”这番话让大家听了点头不已,大有收益。

 

   廖俊波是一个快节奏的人,有人说他在荣华组团创造了“俊波速度”。对此他不敢接受。他开玩笑地说:“大概我从小受武侠小说的影响,相信天下功夫唯快不破,所以我比你们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什么都快。”

   的确如此,在工作中他采用超常的工作方式,节奏快,效率快。他无固定工作地点,在田头,在工地,在车上,在饭桌上,随时办公,随时处理问题;他无固定作息时间,起早贪黑,食宿不定;无节假日概念,节假日常在外奔波招商。故而同事们在赞扬他“俊波速度”的同时又戏称他是“三无干部”。

 

   敬商亲商,是廖俊波招商的一个法宝。浙江客商郑建华第一次来浦城考察,是半路坐班车从浙江龙泉经过浦城富岭镇,廖俊波亲自到富岭车站去接,见售票员没零钱找,还为他付了5元零头车费。接着亲自陪同郑建华考察,详细给他介绍了组团的区位优势,优惠政策,以及提供保母式服务。考察结束,廖俊波又把他送到溪下大桥,送他登上回浙江的班车。车开动后,郑建华看到廖俊波还站在原地,一直等车走远了,他才离开返回办公室。

   郑建明原来是随便来看看的,把企业落地荣华山产业组团,他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然而,他在回程的车上决定把企业落地在荣华山组团,不为别的,因为廖俊波的待人接物的细节让他感动。廖俊波没有因为自己没有开豪华小车而来,看不起他,更没有任何的怠慢,这样的人值得信赖。

   郑建明果然没有看错人,他的企业入驻组团时由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建设施工。郑建华向廖俊波反映了把这一情况。他及时与供电部门协调,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缺干净的饮用水,他就组织企业打井,解决燃眉之急。

   一次,廖俊波来到企业施工工地,郑建明说:“廖主任,你各种事情那么多,只要没去开会,没有出去招商,还每天早晚两次到园区查看,不觉得累啊?”

   他笑着说:“我很开心啊,荣华山产业组团就是一片处女地,你们大老远过来投资,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到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就像我的孩子健康成长一样,我看着高兴啊!”

   郑建华的企业施工过程中又遇到困难了,打电话说去他办公室汇报商量解决,他却说:“不用,我去现场找你们。”

   企业从落地建设,到投产、销售,郑建华都记不清自己找廖俊帮了多少次忙,解决了多少难题。没想到2010年端午节前夕,廖俊波竟然打电话给他请他帮个忙,郑建华感到非常意外,又非常乐意地答道:“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办!”

   “家里大家都比较忙,没时间包粽子,帮我买两箱嘉善产的‘五芳斋’粽子。”廖俊波说。

   在浙江老家的郑建华很高兴,满口应承:“好,小事一桩。”当他乐呵呵地把粽子送到时,廖俊波正在开会,就请郑建华把粽子交给他的驾驶员。司机接过粽子,硬塞给郑建华200元钱,说是:“这是廖主任特意交待的。”

   郑建华有些不悦,说:“吃几个粽子还要给钱,是不是看不起我啊?”

   司机笑着对郑建华说:“廖主任都是这样的,托人买东西一定要付钱。你就不要再推托,让我为难了!”

   郑建华只好收下了200元钱,心里有所失落,但更敬重廖俊波了。

 

   荣华山组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园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受到众多客商们的亲睐与口碑相传。2011年春,又有一批来自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投资者来到组团洽谈投资意向,准备在夏天落户并投产。思维超前的廖俊波立时意识到:目前现有的三条电力专用线路,将无法满足不断壮大的企业所需,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条新线路,给整个园区的电力供电增加一条安全通道,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想到的事情马上就办,在园区实地了解情况的廖俊波当即打电话给浦城供电公司经理林德伟,约他尽快见一次面。

   见面后,廖俊波直奔主题,说:“随着落户企业不断增多,原有的供电线路已无法满足组团发展的需要,能否为组团新架设一条供电线路,为组团提供电力安全通道?希望供电公司能抢在5月底竣工。”他思索了片刻,接着说:“我知道重新架设这条线路一定存在不少困难,希望你给予大力的支持。”

   林德伟面有难色,不无顾虑地说:“上半年雨水较多,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青苗补偿是最难处理的事,如果与群众产生矛盾,一定会影响到建设进度。”

   廖俊波语气坚定地说:“你遇到困难可直接找我,我来协调,一定要按期完成安全通道的建设,让企业吃上定心丸。”

   林德伟只得应允,但在心中暗忖:廖俊波那么忙,又是大市的领导,有事自己怎么可能随时去找他呢?

   果然像林德伟所担虑的那样,供电公司人员与仙阳镇殿基村村民刘末因赔偿问题,未能达成共识,双方僵持不下。没想到就在当天的晚上,获悉此事的廖俊波,居然带着乡村两级干部来到刘末家中,做他的思想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最终,刘末被廖俊波所感动,心悦诚服,同意了双方的赔偿协议。

   次日早上,廖俊波带人沿着线路走了一圈,然后走访当地村干部,请求他们协助,提前对涉及“青赔”的农户进行政策宣传。短短两天时间,“青赔”工作得到圆满解决,线路施工得以提前进行。

   5月12日,施工人员进驻工地,风餐露宿,顶着烈日进行立杆、架设线路。一天傍晚时分,大雨滂沱,施工人员连眼睛也难以睁开。被牵引机吊在抱杆上重达数吨的电杆被吹得摇摇晃晃,险象环生。

   “师傅们辛苦了,争速度更要注意安全,先下来休息一会,喝完姜汤再干吧。”是廖俊波带着刚出锅的姜汤来到现场,他全身湿透,像个落汤鸡。施工人员见了无不感动,喝下这烫烫的,甜甜的,辣辣的姜汤,众人的心热乎乎的,待雨略小些时,不用谁下令指挥,又立即投入了工作中。

 

   廖俊波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工作四年,仅仅一次专程回乡下老家看望住在浦城管厝村的父母。一次母亲忍不住发短信说:“儿啊!你忙的连电话都少打了,知道你忙,我们不会责怪你,你是孝顺的,你忙吧儿子,我们也不会去打扰你……”

   廖俊波看了母亲来信,心里内疚不已,但别无他法,只好悄悄委托玩得要好的几个同学,替他常常去看望照顾二位老人。而对妻子林莉有时的埋怨,他只能实情相诉:“我总感到时间不够用,觉得一天很短,短的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华灯初上了。”

 

   “越野车闽H00613”号,是廖俊波刚到荣华山产业组团时买的,到他离开组团近4年时间里,这部车载着他经常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往返穿梭,拜访了众多的客商,酝酿了众多的项目。这几年的春节期间,是廖俊波最不得闲的时候,他觉得正月是大批企业家返乡,可以跟客商更好地交流,是招商的黄金季。于是,他大年初一出发,初七返回,度过了四个“车轮上招商的春节”。 四年间,荣华山产业组团完成征地7000多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一座座高大整洁的厂房在荣华山脚下建起,一批批昔日出门打工的村民回到家门口工作,一辆辆卡车满载着货物来往于组团之间……廖俊波创造了荣华山的奇迹!这四年间,闽H00613”号越野车行车里程达36万公里,平均每年9万公里。

   在越野车的后备厢里,廖俊波常年放着“一顶草帽,一身雨衣,一把雨伞,一双雨鞋”,随时为企业解决问题。正因为有了廖俊波这样全心全意的投入,才有了欣欣向荣的荣华山产业组团。


分享到: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3539号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200012]
主办单位:中共邵武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6227918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邮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