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偶然的机缘,读到了福建邵武作家马星辉先生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李纲传奇》和《张三丰传奇》。阅读作品之前,因为知道马星辉先生曾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我有点担心自己读到的作品可能类似于某些喜爱附庸风雅的官员的拼凑之作,未曾料到自己遭遇的是两部厚重、感人的长篇大作。这两部作品都是以章回体这种古典的小说形式来表现两位邵武籍的历史名人,通过古典形式与现代意识的完美融合来书写英雄传奇,糅合史实与传说,为成功塑造历史英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创作路径。特别是《李纲传奇》,由于相关的史料丰富,作者在经过多年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后,凭借丰厚的文学、国学修养塑造了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审美感染力极强。 关于《李纲传奇》的创作缘起,秋水在《书里藏着忘年交——读马星辉先生<李纲传奇>的温馨收获》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说《李纲传奇》是他花了近两年时间的一部作品并非十分准确,其实这部书与他有着不下十年的渊源。”作者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前,曾与人合作过一部关于李纲传奇故事的剧本。华文出版社的吴素莲女士和作者即是同乡,也是多年的知交,对作者的创作和文学追求非常熟悉,早在十多年前已向作者约稿,出于对李纲这个人物的敬重,马星辉先生准备了十多年后才落笔,作品完成后获得了众多专家与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可。
2012年,小说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一等奖。同年4月,小说首发式暨研讨会在福州召开。著名评论家孙绍振先生认为,“长篇小说《李纲传奇》以南宋民族兴衰史为经,以抗金名相李纲几起几落的宦海生涯个人命运为纬,描写国家民族之栋梁李纲勇于担当、刚直不阿、公忠亮节、光明磊落的传奇人生,展开波澜壮阔、悲喜交集的民族斗争历史画卷,读之荡气回肠,扼腕慨叹,堪称大气厚重之作。”余岱宗先生也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小说展示了作者驾驭历史传奇小说的才华和能力。小说中,以李纲事迹为中心,既有宫廷斗争的较量,亦有抗敌御辱的斗争,还有治理地方的良苦用心。更可贵在于,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塑造,有史实的参照,又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大胆地进行小说化的处理。”在获得专家好评的同时,小说也受到普通读者的普遍欢迎,借力数字出版、中文书刊网数字出版多屏服务平台,《李纲传奇》网络点击率逾百万之众。
《李纲传奇》之所以能赢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好评,在我看来,首先归功于作品古典形式与现代意识的完美结合。
《李纲传奇》在结构形式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章回体。作者在后记中自陈,“本应是要写《李纲传》的。然,许多朋友说还是写通俗小说吧,让老百姓都看得懂李纲。想想很有道理,我曾在李纲的老家邵武一都大队插队,听到过许多关于李纲的精彩传说,老百姓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以丰富的、美好的想象力赋予了李纲这位引以为荣的老乡。他们心目中的李纲既是一位刚正不阿、耿耿忠心的南宋名相,也是一位文武兼备,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狭义之士。因而,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邵武的民间传说创作了《李纲传奇》这部长篇小说。”应该说,虽然采用的是传统通俗小说的文体形式,糅合了众多民间传说,但这丝毫不影响《李纲传奇》的纯文学品质和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正如著名作家格非所指出的,“不管当年的现代性启蒙如何极端,小说的传统资源还是顽强地参与到了近现代文学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整个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固然可以被看成是向外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更为隐秘的回溯性过程,也就是说,对中国传统的再确认的过程。无论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废名,还是萧红、师陀、张爱玲,这种再确认的痕迹十分明显。”(引自计文君《谁是“继承人”——<红楼梦>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问题分析》,《红楼梦学刊》2012年第2期) 但由于现代小说观念的整体西化,由于巨大的现代性的压力,“这一回溯过程至今仍然被普遍看成是某种次要的、隐形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甚至可以被忽略的文学进化史的附属品。”也因此,许多作家对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学习更多是停留在一般性文学资源的借鉴,而不是对其结构、语言、叙述方式等构成的叙事范式的深刻体认。 好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作家们开始反省一味顶礼膜拜西方现代主义的弊端,开始琢磨如何化用传统的审美形式来表达宽阔芜杂的中国经验。莫言、王安忆、贾平凹、叶广苓等作家们都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这一路向的卓有成效。其中,莫言的《檀香刑》与山东猫腔、贾平凹《秦腔》与陕西秦腔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融合古典叙事与现代意识的《李纲传奇》也是新世纪文坛中国化叙事探索方面一个精美的收获。
《李纲传奇》共三十二回,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承上启下。作品基本上按照李纲的生平经过叙述人物命运、书写朝代风云,结构清晰、叙事清楚。作者曾担心年轻读者接受不了这种古老的叙述形式,但从网络点击率来看,年轻读者对此形式完全可以接受。中国读者从小接受的是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学教育,章回体小说事实上已经潜移默化地被接纳为一种容易接受的文体形式。作为作者,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在这一古典形式中接合现代意识,而这恰恰是《李纲传奇》真正出彩的地方。
对于作者马星辉而言,创作的首要意义在于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意蕴与思想力量,“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或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要明白文字不仅仅为追求文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心怀正义和大爱,唯如此,文字才具有精神力量,才会在感召读者的同时予人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李纲传奇》的现代意识首先体现在作者以当代人的眼光重新提炼“李纲精神”。李纲的言行所遵循的主要是传统儒家“忠君爱民”的伦理,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来理解李纲,显然无法打动读者。因此,作者把李纲精神从传统的儒家伦理提升到正义和大爱精神。李纲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力主抗金,六次被贬。他敢于当面怒斥投降派、顶撞皇帝,甚至刺臂奏血书要求徽宗让位。这些行为超越了传统的君臣伦理,但以作者的现代眼光来观照,这些行为恰恰是李纲正义和大爱精神的体现,是其人性光辉的闪现。因此,对于这些情节,作者都加以了浓墨重彩的书写。李纲一心只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不计个人得失的光辉品格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仍然有着巨大的人格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李纲传奇》的另一魅力在于主人公生平轨迹与历史脉络的高度吻合。小说的主要历史脉络是宋朝的国运兴衰史。李纲作为一代名相,其生平轨迹与宋朝历史息息相关,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到王朝历史的走向。李纲得意之时,正是宋朝命运起色之时;李纲受挫抑郁之时,也是宋朝命运多舛之时。李纲时时处于时代风云的中心点。也因此,作者牢牢地抓住李纲所面临的种种复杂处境,通过一次次矛盾冲突来凸显人物的性格、形象。当然,这些都考验着作者对历史的人文风物的熟悉和国学修养。这些方面,作者显然无可指摘。娴熟的文言色彩的语言运用把读者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与英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有论者认为,“本书的出版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文学界如何更好地创作表现福建众多的著名历史人物,扩大作品的影响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显然,《李纲传奇》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表现福建的著名历史人物,它以大处从实、小处不拘的方式糅合史实和传说,以现代意识灌注古典形式书写英雄传奇,兼顾严肃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可看性,在新世纪的长篇历史人物题材小说创作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海峡文艺网)
|